天才一秒记住【热天中文网】地址:https://www.rtzw.net
“用科学包装审查,再用审查反哺谎言。”
黄枝冷笑。
他想起周正留下的那块碳化木片,当晚他曾将其置于织星节点共振仪中,结果仪器爆发出刺目蓝光,并自动生成一段坐标??正是眼下这所学校的旧址。
档案记载,此处原为上世纪九十年代一座秘密心理实验基地,代号“烛光”
,专门研究儿童语言对成人认知系统的穿透力。
抵达学校时已是黄昏。
孩子们围坐在篝火旁,手中捧着琥珀色松脂。
小宇站在中央,轻声重复那句引导词。
空气骤然安静,连风都停了。
突然,最年幼的女孩捂住耳朵尖叫:“它烫!”
她手中的松脂竟开始发红,如同烧热的铁块。
紧接着,其他孩子也纷纷惊叫,各自手中的松脂相继变色,从浅黄转为深褐,最后竟渗出细小气泡,散发出类似雨后泥土的气息。
林晓通过卫星链路全程观看直播。
她立刻启动实验室的模拟程序,将松脂成分与历年采集的记忆样本比对,结果令她脊背发凉:这些树脂中含有微量DNA片段,不属于任何已知个体,但却与织星系统早期录入的“匿名讲述者”
声纹特征存在基因层面的匹配度??仿佛某种跨代际的信息载体被激活了。
“这不是储存。”
她在笔记中写道,“这是复活。”
当晚,全国至少有四百余人在同一时刻醒来,嘴里喃喃重复着一句从未听过的藏语短句:“玛尼堆下的眼睛闭着,但耳朵一直开着。”
语言学家破译后发现,这句话并无实际语法意义,却与三十年前一场未公开的高原抗争事件中地下传话系统的暗语高度相似。
巧合的是,这些做梦者中有三分之一曾参与过“真实角”
活动,另一半则是完全陌生的普通人,唯一共同点是近一周内接触过社区记忆墙上的手写纸条。
黄枝彻夜未眠。
他翻阅“烛光基地”
的解密文件残卷,终于找到一张泛黄照片:十几名五六岁的孩童并排站立,每人手中拿着一块刻有符号的石片。
背面钢笔字迹模糊:“第十三轮测试完成,语言渗透率达89.7%。
结论:纯真具有物理穿透性。”
就在这时,朵朵发来一段视频。
她所在的中学刚刚结束第一次“梦境分享会”
。
轮到陈默时,他沉默良久才开口:“我梦到一间全是镜子的房子,每面镜子里都是不同年龄的我,但他们都在摇头。
最后一个镜子里,我已经老了,嘴张着,可声音被玻璃挡住了。”
说完,他从书包里取出一张皱巴巴的试卷??政治科模拟考,他因在论述题中写下“有些宣传让我觉得不舒服”
而被判零分。
“老师,”
朵朵在视频结尾问,“如果我们教大家怎么‘听’,会不会有一天,连沉默都能说话?”
黄枝没有立即回复。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