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热天中文网】地址:https://www.rtzw.net
“世人笑我太疯癫,我笑世人看不穿。
不见五陵豪杰墓,无花无酒锄作田。”
这四句诗,截自明代才子唐伯虎的《桃花诗》,读它,多少会感染一点逍遥自在、游戏人生的豪情吧。
不过唐伯虎十分潦倒,最后以卖画为生,他的心中真有这么洒脱吗?相对于范进等一辈子醉于科场、一心用仕的人,唐伯虎当然算是隐士,不过比起他的前辈,大名鼎鼎的“智圣”
东方朔,他只能算是一个“小隐”
。
大隐隐于朝的东方朔
东方朔,字蔓倩,齐地人。
武帝即位之初就下令各地推举贤良茂才,东方朔也来到长安,想要进入仕途。
武帝挑选贤良的办法是对策,就是由贤良们上书言事,武帝以此来考量他们的才干,再由他们的才干考虑授之以何种官职。
东方朔的“策书”
非常有意思,它的篇幅非常长。
武帝时还没有纸张,人们写书写信,都是写在竹简上。
当然,最开始是没有毛笔的,要在竹简上留下痕迹只能用刀来刻。
有人说,老子的《道德经》用语之所以如此简略,就是因为考虑到刀刻的困难和麻烦。
后来虽然有了毛笔,但是人们写书也尽量言简意赅。
可是,东方朔倚马千言,他写这篇“策书”
竟然用了三千片竹简,堆起来有一人高,要公车府派两个人一起抬才能抬得动。
武帝日理万机,这么长的文章,当然没有一口气读完的功夫,所以每当他停下来,就在停下来的地方记上记号,以便下次接着读。
如此“停停走走”
,两个月后,武帝才终于读完。
可见,东方朔的策书写得很有意思,能够勾起武帝的兴趣,让他读下去。
这篇策书大致意思如下:
我东方朔自幼失去父母,是兄嫂将我抚养成人。
十三岁,我开始刻苦读书,整整读了三年,自以为已够平生所用。
十五岁我学习击剑,十六岁学习《诗》《书》,十九岁学习孙、吴的兵法,又不满于纸上谈兵,亲自去营阵间实践学习。
所读书共有四十多万字。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