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天中文网

第90章出击匈奴(第1页)

天才一秒记住【热天中文网】地址:https://www.rtzw.net

自高祖刘邦被围白登山之后,汉朝对匈奴一直采用和亲政策,摆出臣服的姿态。

到了武帝的时候,国家富强,海内安定,有了与匈奴较量的资本,况且武帝本是个不甘心雌伏(比喻屈居下位,无所作为)的铁血人物,于是开始重新勾画汉匈的关系了。

对匈奴,到底是该战还是该和呢?

建元六年(公元前135年),匈奴主动请求和亲。

这该是武帝首次经手对匈奴事务,他没什么经验,所以“下议群臣”

百官分为两派,一派是主战,另一派是主和。

主战代表人物是时任大行令的王恢。

王恢是燕地人,多年来戍守边郡,对匈奴的境况非常熟悉。

他主战的理由是:匈奴人反复无常,虽与我们和亲,但转眼间就背盟弃约,翻脸比翻书还快。

多年来,我们虽不断忍让,但他们却如同惯坏了的孩子,不知悔改不说,还越来越过分。

这次他们请求和亲,大概是希望再从我们这里骗取些财货罢了,不如不答应他,而发兵攻打,一举将其制服。

主和代表人物是在平定七国之乱时立过大功的宿将韩安国。

他反对王恢说:正是因为匈奴人不讲信义,所以我们才不能出兵,就算我们将它击败,也很难控制,而且他们的土地不适宜耕种,得到了又有什么价值?况且派军出关千里去作战,胜负难料,败多胜少,强弩之极,矢不能穿缟素,冲风之末,力不能起鸿毛,就是这个道理。

所以不如同意他们的请求,与之和亲。

韩安国的说法得到了众人的赞同,于是武帝批准了和亲。

可是这不是武帝内心的想法。

在三年前(公元前138年),武帝听匈奴的俘虏说,“匈奴破月氏王,以其头为酒器,月氏遁而怨匈奴,惜无与共击之者”

于是武帝派遣张骞出使月氏,想要与之联合,共击匈奴。

可见,武帝的这次批准和亲,乃是因为对匈作战的时机还未成熟。

但是对匈作战已经被武帝提到了大汉的日程表上。

两年后(公元前133年),作战建议未被采纳的王恢再次主张出战,于是再次引发“战争与和平”

的辩论。

王恢的老对手韩安国仍持着一动不如一静的和亲立场。

他说:虽然屈辱,但高祖仍听从建议,“奉金千斤”

与匈奴和亲,不是因为怕了匈奴人,也不是不想报被围白登山的一箭之仇,而是以天下安定为己任,从大局出发,“至今五世为利”

“‘今边境数惊,士卒伤死,中国棺车相望,此仁人之所痛也’,您所说的和亲带来的和平在哪里呢?”

王恢的反驳掷地有声。

韩安国没有这么容易被击倒的,他老调重弹地说,匈奴人来去如风,“居处无常,难得而制”

,我们贸贸然长驱直入,到了匈奴人的苦寒之地,粮草不济,人困马乏,怎么能胜?这不就是兵法上说的“以军遗敌人,令其虏获也”

吗?

王恢等的就是韩安国这句话,于是将事情原原本本地讲了。

原来,王恢并非这次出击匈奴的首倡者。

首倡者是雁门马邑的豪强聂壹翁,他向王恢献计,我们可事先在马邑附近埋下人马,然后自己去做奸细,亲身前往匈奴,引君臣单于率军前来,等匈奴大军一到,我们就可以将其一网打尽。

设想很不错,不知道聂壹翁与匈奴人有什么过节,竟然如此处心积虑地对付他们,难道他孤身犯险,仅仅是为了立功、加官晋爵吗?

武帝听了王恢的陈述,眼睛放出的光刺得韩安国眼睛生疼,于是他知道自己不该再坚持下去了。

果然,武帝以卫尉李广为骁骑将军、太仆公孙贺为轻车将军、大行王恢为将屯将军、太中大夫李息为材官将军;而御史大夫韩安国则为护军将军,总领各路人马共三十余万,设伏马邑。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

如遇章节错误,请点击报错(无需登陆)

新书推荐

乡村最强小神农重生之名门皇后天才反派的绝色美人妈重生了[八零]同妻夫人疯批暴君被福运农女喊去种田娘娘偏要住冷宫斗罗:蛛皇传说黑暗侵袭,我的职业是光一座天道殿,无敌从收徒开始陈道玄冷嫣然有请小师叔某不科学的漫威科学家紫藤花游记傅爷,你的小祖宗被你惯坏啦!万界武侠大冒险快穿之精分主神的心尖宠抗日之打鬼子我一枪一个邪王火妃:殿下等着瞧第八冠位盛世妖女,至尊太子妃卖油娘与豆腐郎皇后她每天都想篡位悍妻当道:财神娘子升职记我弟子明明超强却以德服人家父曹操,字孟德洪荒之天帝纪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