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热天中文网】地址:https://www.rtzw.net
,其中的尧的母亲也是怀孕十四个月才把他生下的。
武帝认为弗陵的诞生跟尧很像,非常高兴,于是就赐名钩弋夫人所居为“尧母门”
。
武帝一生做事全凭自己的喜好,也许赐名“尧母门”
不过是一时冲动,但这也的确是武帝的一个大失误。
这些年来皇后卫子夫、太子刘据连见他一面都难,而他偏偏在这个时刻弄出一个“尧母门”
,下边的人会怎么想呢?也许最尴尬的就是刘据吧,他已做了几十年的太子,谁想到人到中年突然出现了一个“尧”
皇弟?
武帝与太子政见不合,而李广利的受宠,钩弋夫人的得封“尧母”
,在他人看来都是太子将要垮台的信号。
从此以后,宫里的左右佞幸更不把刘据放在眼里了,因为在他们看来,刘据的皇太子的位子迟早要拱手送给尚在牙牙学语的弗陵。
所以苏文、常融等人才敢诬陷太子,他们的气焰正盛。
终西汉一朝,做过丞相的共有四十六人,其中武帝一朝就换了十三个丞相,其数量和换相的频率不仅在汉朝,放眼整个中国古代史,都是罕见的。
这十三个丞相里,除去景帝安排辅佐幼主的卫绾,和武帝晚年任命并延至昭帝时代的田千秋,剩下的十一个人,三人死在任上(其中田蚡是精神错乱致死,亦属非正常死亡),三人被免职,两人有罪自杀,三人下狱处死。
可见武帝的丞相不好做,已经隐隐有了“高危职业”
的苗头。
公孙贺是武帝的倒数第三个丞相。
公孙贺,字子叔,北地义渠人。
贺的祖先本是匈奴人。
其祖父公孙昆邪,景帝时曾为陇西太守,因率军平定吴楚七国之乱有功,被封为平曲侯。
汉武帝一改先代的和亲政策,从元光二年(公元前133年)起发动了持续几十年的对匈战争,公孙贺有了用武之地,他在卫青手下,三次参与重大战役,七任将军,两次封侯,为武帝一朝抗击匈奴的著名将领。
公孙贺娶了卫子夫、卫青的姐姐卫君孺为妻,因此算得上是以太子刘据为中心的“卫家圈子”
里的一分子。
太初二年(公元前103年),丞相石庆死在任上,武帝意欲让公孙贺接任。
升任丞相,按常理本是好事,公孙贺的反应却很奇怪。
“不受印绶,顿首泣涕。”
武帝很疑惑。
公孙贺说:“我本是穷乡僻壤出身的粗人,因为在战场上杀敌立功才做了官,丞相一职干系甚大,我的才能实在不足以胜任。”
武帝还是太子时,公孙贺就做过他的舍人,可谓是陪伴着武帝成长的同龄人;而武帝一生的事业此时也做得差不多了,因此也是武帝一朝文治武功的见证人。
这一年的公孙贺大约有五十岁了,古人的寿命远较我们为短,所以公孙贺是实实在在的一个老人了。
他泪流满面地跪在地上,同样不再年轻的武帝垂首看着他,这里就有一种触动人心的老人独有的暮年悲凉。
武帝哭了,左右也陪着哭。
但对于为政者来说,这小小的情绪波动不过是一个小浪花,武帝很快“醒”
过来了,要求左右扶起丞相。
公孙贺还是磕头如捣蒜,不肯起身,武帝不管他,起身走了。
公孙贺只能对着悬在头顶的印绶发呆——这个丞相他是做定了。
别人问他为什么如此,公孙贺说:“皇上贤明,我却是愚鲁的人,怎么能追上他的思路和步子?当了丞相,责任更大,我此后危险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