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热天中文网】地址:https://www.rtzw.net
晋国可以利用戎狄的这一特性以财物向其换取土地,从而扩大晋国北部边界。
第二,“边鄙不耸,民押其野,穑人成功”
,与戎狄的连年战争导致晋国北鄙农事荒废,人民也十分疲敝。
而与戎狄修好,则人民自可安居乐业、回归土地,农业生产就可以得到保证。
第三,“戎狄事晋,四邻振动”
,戎狄归降晋国,诸侯必然要受到震动,如此则晋国的国威必将大震。
第四,“以德绥戎,师徒不勤,甲兵不顿”
,消弭战争,既可以休养军队,也可以节约保存战争物资。
第五,“鉴于后羿,而用德度,远至迩安”
,魏绛从历史出发,以史为鉴,认为只有以德服人,才能真正长治久安。
晋悼公也终于被魏绛说服,命令魏绛为使者出使和戎。
八年之后,晋与戎狄之间便做到了和睦相处,边境之间也几乎再无战争,晋悼公南下争霸也解除了后顾之忧。
三、领兵作战,居功不傲。
魏绛除了执法刚正、深谋远虑之外,还是一位难得的将才,领军作战多有功劳:《左传》载鲁襄公九年(公元前564年),魏绛与赵武率师斩行禀;十年(公元前563年),与士鲂戍梧及制;十三年(公元前560年),佐栾黡将下军救寺;十八年(公元前555年),与栾盈以下军克寺。
虽然现在因为史料缺
(本章未完,请翻页)
失而无法得知其行军布阵的详细情形,但却可以从“魏绛多功”
的评语中想见其赫赫战功。
但难得的是,魏绛虽在晋国的对外征战中立下赫赫战功,但却不居功自傲,情愿为他人副手,多次将战功拱手让人。
这虽然是魏绛谦逊有礼的作风使然,但客观上却也有利于保持晋悼公诸将领之间的和谐,最大程度上削减了因为内讧而造成的国力衰退。
四、居安思危,如履薄冰。
鲁襄公十一年(公元前562年),宋、齐、晋、卫等十二国联合进攻郑国。
郑国国君恐慌,因而命人向十二国中最为强大的晋国求和。
在晋悼公的授意下,其他十一国也停止了对郑国的围攻。
郑国国君为了表示对晋国的感谢,派人赠与悼公大批礼物,其中包括歌伎十六人、乐师三人,以及兵甲齐备的兵车一百乘。
晋悼公非常高兴,以“乐之半”
赐魏绛,并说:“子教寡人和诸戎狄以正诸华。
八年之中,九合诸侯,如乐之和,无所不谐,请与子乐之。”
晋悼公时年未满三十岁,而八年之中,已九次与诸侯会盟,风光程度可谓一时无二,因而难免生出骄纵之心。
而魏绛则敏锐地觉察到了悼公骄傲自满的苗头,虽辞谢再三之后不得不将礼物收下,但却正色劝诫悼公说:“夫乐以安德,义以处之,礼以行之,信以守之,仁以厉之,而后可以殿邦国,同福禄,来远人,所谓乐也。
《书》曰:‘居安思危。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