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热天中文网】地址:https://www.rtzw.net
当然,此时的范雎,已经不是原来的范雎了。
他的心,对于魏国已经有了嫌隙,不再和往日一般渴望得到魏王的重用,希望在魏国建功立业。
此时的范雎已经更名为张禄。
这时候的范雎对未来的路途甚是迷茫。
魏国不再是他的栖息之地,即使他才华满溢、风流恣肆也不会得到魏国的重用。
齐国倒是一个去处,当初齐王就对他许下承诺,只要他能够前去齐国,就将授予他高官厚禄。
只是这时的齐国虽然在田单的努力下复国,其实力却大不如前,其国力已经受到了极大的损伤,只有经济实力上与秦国还可以一较高下。
齐国已经从强国的地位上跌下来,整个战国只剩下一个霸权——秦国。
此外,以前齐王在范雎锋芒正劲之时邀请他加入齐国,遭到范雎的拒绝。
如果这时候范雎再前去,颜面上实在有些过不去。
即使齐王十分乐意,范雎也不能为了前途而置礼义廉耻于不顾,其臣下必然会瞧不起他。
考虑到这些因素,范雎只能另谋出路。
周赧王四十四年(公元前271年),秦昭襄王派使臣王稽出访魏国。
此时的魏国,在秦国眼中已经没有了多少威胁。
华阳大战之前,魏国已经连番损兵折将,秦国要灭掉魏国,如探囊取物一般容易。
但是,魏国虽然大势已去,但楚国和赵国实力犹存,慑于他们的威力,秦国还无法即刻灭亡魏国。
魏国为保自身安全采取了割地求和的策略,于是,秦国顺势和魏国交好,以暂时安稳住它。
魏国的实力明显弱于秦国,而外交从来是强者的游戏,所以秦国派遣去魏国做使者的人并不是什么达官显贵,只是一个名不见经传的人物。
但这个名不见经传的王稽,却因这次出行,成为改变秦国历史的关键人物。
这一切,全要拜秦国的历史传统所赐。
自秦孝公、商鞅变法以来,秦国逐渐实
(本章未完,请翻页)
现了富国强兵的国家理想。
经过惠文王、武王、昭王几代人的不懈努力,秦国的国势日益强盛,逐渐成为凌驾于东方六国的国家。
自秦孝公开始,秦国就认识到人才的重要性,于是逐渐形成了一个传统政策:举荐贤达者可获得与贤达者同样的赏赐,而举荐不肖者也要获得与不肖者同样的惩罚。
在此政策的引导下,秦国的有识之士,都随时留意,访求人才。
转机就发生在这个时候。
对于范雎之才能,郑安平最为了解也甚为佩服,他也希望有朝一日自己这个结拜兄弟能够飞黄腾达,自己到时候也可以“一人得道鸡犬升天”
。
在此之前,范雎就对自己的这位结拜兄弟说过,当今之世,唯有秦国能够让他大展才华,其他国家皆不可取。
其理由有三:第一,战国七雄当中,秦国的国力最为强盛;第二,秦国现在虽然是宣太后掌权,到时秦昭襄王嬴稷也必然有亲政的愿望,那时便是有志者的时机;第三,秦国的用人制度最为灵活,能够不拘一格地任用官员,只要有才,就一定能够受到重用。
然而如何到达秦国,得到秦国统治者的赏识,却是范雎面临的最大难题。
正在郑安平和范雎二人都在为自己的前途伤脑筋之时,一个人的到来让他们二人看到了希望,这个人就是秦国使者王稽。
范雎和郑安平商议,王稽虽然是秦国使者,但是其住所的防范并不是很严密。
因此,他们完全有可能找机会混进去,到达王稽的近前,来个毛遂自荐。
正当第二天二人来到王稽府上,准备乘机混进去的时候。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