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热天中文网】地址:https://www.rtzw.net
乔喻其实也一样,无非是他的天赋比无数普通数学家要高那么一点点。
当他在乔曦的提示下,意识到寻找参数共性的时候,对他而言这个问题似乎已经不再是问题。
之前所有的推理跟证明过程都已经做好了,找到共性就能简化,共性就隐藏在那些参数背后的不那么明显的联系中,只要工作足够细节,乔喻觉得这绝对就是正确的方向!
事实也的确如此。
三天时间,乔喻除了吃饭几乎闭门不出,连书都不看了,全身心的投入到这项工作中去,然后真让他发现了共性的存在。
模形式等级越高,曲线越复杂,所以k曲线复杂性。
质数p控制曲线在-进数域上的局部几何行为,不同的质数对应不同的几何约束,质数p也与曲线复杂性有关,所以p局部几何复杂性。
量子化同调中的参数q反映量子化几何对象对曲线全局复杂性的影响,这是对曲线几何复杂性的进一步量化,所以q全局几何复杂性。
换言之,不同的几何参数虽然来源不同,但它们反映的都是曲线在不同视角下的复杂性。
这是什么?这就是参数统一的界定条件。
于是在周五晚上,乔喻设计出了一个统一的几何约束参数θ,并提出了第二个假设:几何约束参数θ是模形式等级、-进数域质数和量子化同调参数的某种加权组合,它们共同反映曲线的全局复杂性。
基于这个假设,很显然,就能得到一个基本结构:θ=f。
当然,到了这一步,显然还不够。
因为每个参数的权重并不一样,要让结构在数学上具备合理性,需要一个能够完美体现各个参数权重的组合方式。
接下来就是计算跟验证工作,复杂,但不难。
不过一个晚上,他便得出结论,k的增长与亏格g成对数级增长,所以:kglog;局部几何的复杂性随着亏格增加呈指数级变化,所以peg2;量子化同调中,参数q与亏格g的关系增长则直接算出了一个近似值:qg32。
公式自然而然就出来了:θ=f=glog+g2log+gq
把三个参数的表达直接带入后,就是:θ=glog)+g2log+gg32
到了这一步就已经只剩亏格g一个重要参数。
接下来就是最简单的化简工作:θ=g+log))+g32+g52
三天日以继夜在电脑前忙碌之后,乔喻在2025年2月21日,周五晚上11点37分,终于在电脑上敲出了关于曲线有理数点预估的最终公式:N≤C=θg
θ就是他设计的几何约束参数,g是亏格。
这个公式……果然很美!
欣赏了一阵之后,乔喻立刻开始着手验证,毕竟公式光美没用,必须得有用才行。
他要做的是根据自己的公式来求其是否准确。
乔喻选了经典椭圆曲线y2=x3+x
根据BSD猜想已知条件可知曲线亏格为1,直接带入公式,然后化简得到的结果就是:θ=5,嗯,5的1次方还是5。
结论显然正确。
因为这就是经典的艾尔米特曲线,曲线上的有理数点,早在十多年前就已经有人计算过了。
接下来是莫德尔曲线、费马曲线的特殊情况、Kubert曲线的各种情况……都让乔喻试了个遍。
比如莫德尔曲线:y2=x3+k,k为整数。
他分别验证了k=-1,k=2等已知有限有理点的情况,结果都是正确的。
接着乔喻又打开了罗伯特·格林教授的论文,用自己的公式跟罗伯特·格伦推导的出的公式进行对比性计算,在确定的点数上,他的公式大都跟罗伯特的结果一样,但一些不确定的,双方推算出来的还有些出入,但不大。
好吧,也懒得计较谁对谁错了。
起码到了这一步,他已经可以开始写论文了,这一步对他来说反而是最简单的。
因为之前大半个月推导公式的过程他都已经写好了,因为早就考虑过要完成一篇论文,所以整个推导过程乔喻本就准备的很详尽,接下来无非就是用专业的语言把那些推导过程整合在一起。
无非就是引理、定理这些内容,证明部分基本都能直接复制黏贴。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