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天中文网

山海经番外 真实的昆仑与百神(第5页)

天才一秒记住【热天中文网】地址:https://www.rtzw.net

所以在上古时期,‘帝’、‘天’、‘祖先崇拜’等概念成熟后,这种神圣之地,理应就有了。

哪怕连现代定义的‘文明’都还没有,还是石器时代,我们的祖先就开始建立明堂了。

这个文化,从未断绝,一直流传。

历朝历代,都有明堂,从夏商周到秦汉唐,哪怕是清朝都有。

最后一次祭天大典,是袁大头

也就是说,我们有几千年的信仰‘天’,‘造昆仑’的历史,这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特征。

周礼考工记:“周人明堂,度九尺之筵外有九室,九卿朝焉。”

西汉的大戴礼记明堂篇也写了“明堂者,古之有也。

凡九室,一室而有四户八牖明堂者,明诸侯之尊卑也,外水曰‘辟雍’。”

明堂月令论还说了“明堂制度之数,九室以象九州,三十六户,七十二牗,以四门八牗乘九宫之数也。”

淮南子:“明堂,王者布阵之堂,上圆下方,堂四出”

这些都是对明堂的描述,历朝历代,明堂形制各有不同,但万变不离其宗,都和山海经里的昆仑墟描述大体对应。

比如建筑格局法天象地,基址方形四达。

比如建筑附近有水环绕。

还有一个,就是明堂为三重台阶式,这和淮南子中对昆仑的描述吻合。

昆仑分为三层,第一层叫凉风之山,登之而不死。

第二层叫悬圃,登之乃灵,能使风雨。

第三层,乃为上天,登之乃神,是谓太帝之居。

考古的新石器时代,距今六千年的红山文化,就有‘三环祭坛’。

五千年前的良渚文明,也有三层台阶的瑶山祭坛。

仰韶文化的双槐树遗址,也就是所谓‘河洛古国’,更是有三重结构的大型环壕。

还有黄土高原上的‘南佐遗址’总之很多,我就不列举了。

把宗庙祭坛建成三重台的形式,是自古有之。

是整片古中华文化圈,各种不同新石器文化的一种共同文化因子,即‘天地信仰’、‘祭祖乃灵’、‘天圆地方’等要素。

还有一个论证,那就是在早期典籍中,‘昆仑’一词,有时候是直接指代‘明堂’的。

比如史记封禅书记载了汉武帝封禅泰山,降坐明堂于山之北:“济南人公玉带上黄帝时明堂图,图中有一殿,四面无壁,以茅盖之,通水圜宫垣,为复道,上有楼,从西南入,名曰‘昆仑’。”

当时汉武帝封禅要建明堂,有个叫公玉带的人,献上了一幅图,称为黄帝时明堂图,画了个宫殿,名字就叫昆仑。

山海经里描绘的昆仑墟作为一个明堂,基本是学界公认,包括古代文人,也很多知道昆仑墟是个明堂,只不过后来想象力放飞,将其发展成了仙山,毕竟‘百神所在’嘛,其实就是一堆祖先牌位。

好了,以上是主流学界几乎定论的答案。

说点我个人认为的东西。

尚书禹贡言‘浮于积石,至于龙门、西河,会于渭汭。

织皮昆仑、析支、渠搜,西戎即叙’。

翻译过来就是:(进贡的船只)从积石山附近的黄河,行到龙门、西河,与从渭河逆流而上的船只会合在渭河以北。

织皮的人民定居在昆仑、析支、渠搜三地,西戎各族就安定顺从了。

简直是直截了当地表示,‘昆仑’是个地名、国名,或者说‘族名’!

原因很简单,‘析支’、‘渠搜’都是古西戎族的分支。

山海经与尚书,是对昆仑最早最原始的描述,没有添加任何神话,都是很简单地记录这么一个地方。

昆仑,我觉得应该视为,上古时期处于西部的一处‘古国’,‘古族’,其首领称为西王母。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

如遇章节错误,请点击报错(无需登陆)

新书推荐

闪婚而已,首富老公别太爱我真不是大佬影视世界旅行家神话复苏从齐天大圣开始穿书后我成了修仙界最佳师尊漫威中的暗黑圣骑士萌宝妈咪是机长我师父是个bug钢铁皇朝女配艳光四射豪横从一个荒岛开始俗世怪仙重生日本当神官剑道第一仙快穿女主是个真大佬穿成虐文女主的长嫂富贵不能吟明玚有你会更好穿书美人不想死大唐之超级军火商小作精她是人间黑月光帝女卿华:惑世魔妃红楼之云泱文士我在快穿里死遁我在截教看大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