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热天中文网】地址:https://www.rtzw.net
丰年进了北大,成为立志学术的那批人之一。
虽说社团活动也挑了几个参加,但总提不起兴趣。
有技能底子的同学在社团里如鱼得水,没技能但是有交际能力的同学也混得开开心心。
丰年没有交际恐惧症,却懒得主动交际,因为太忙了。
进了这样的顶尖学府,她才知道自己渺小得可怕,论学术功底,向来不觉得自己落于人后的丰年听同学能大段背出《文心雕龙》后才晓得自己读的那丁点子压根不够用。
除了上课听讲座之类,她大量的时间都花在图书馆,海量读、精细读、废寝忘食地读,除了读还不忘记做笔记注释。
手写笔记的有两大本,电脑里的电子书也有几百册。
父亲怀湘龙问她有没有参加学生会混个一官半职,丰年说没有。
怀湘龙语气里有些不满,“本来让你报光华的,你不考虑以后就业总要为选调做准备吧?”
在怀湘龙这些八十年代的老大学生眼里,文史哲这类专业的学生以后不是教书,就是为了从政作准备。
别的同学问丰年,北京你去过哪些地方了?
丰年抬头看北京不同于家乡的天空,没柏州蓝,但比柏州多了不少深厚的底蕴。
将去哪儿玩的事放在了一年半载后,她和俞任一样自问不是最聪明的人,都要用努力来弥补差距。
高中同学听丰年这样说就会笑,“你们这些人总是不满足,进了名校还这么颤颤巍巍妄自菲薄。”
真的不是丰年菲薄自己,眼界很多时候是一种审查和审问的能力,“具备了这样的能力,才知道什么才是真的好,什么才是差。”
往往能力没到时才会觉着自己“差不离”
,丰年如是对俞任说。
俞任深表赞同,再补充了一句,“我们这个专业讲审美能力,其实丰年,我们花了很多时间审丑。”
和俞任聊天是丰年学习之余开心的事儿之一,最让她开心的还是和小英姐打电话。
第一次接到丰年电话的小英显然有些意外,后来她们习惯了每个月通一次电话。
丰年想多说,但谁乐意天天陪着自己聊而耽误手头事?
小英非常忙,她在宁波做起来扫尾单的买卖,本地各大工厂公司店铺她都跑了个遍,低价进了尾单后加价在网商平台商卖出。
丰年说你把店地址给我,我参观一下。
小英给了她地址,丰年看着页面上清晰的分类和价格区间,模特还是小英自己。
她挑了两件两百元的衣服下单。
结果很快小英打电话过来,“那个号是外贸尾单,你穿肯定大了。”
她说丰年的衣服她不收钱,因为,“实在成本不高。”
过了几天,丰年收到满满一大包衣服,冬天当季的羽绒服、加绒卫衣和裤子应有尽有,里面还有小英手写的一张卡片,“我凉快,你暖和。”
意思是你送我裙子,我送你冬装。
字写得肯定没有丰年好看,但她还是舍不得扔掉,夹在了袁行霈那本文学史中当书签。
小英店铺的生意从成交量上看不错,丰年从她说话的语气里也感受得到,有次小英忽然叹了声气,“我妈的房子被债主去闹了,她死活没搬走。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