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热天中文网】地址:https://www.rtzw.net
绍丰十四年五月。
王渊从吕宋前往天竺,随行有步卒五千,另有物理门徒两千余人,其中三百多属于济世派成员。
愿意跟王渊去天竺闯荡的物理门徒,九成九都出身寒微。
他们再有才华,他们再有志向,留在大明也就那样,户籍问题始终无法解决。
就算王渊当首辅,也只能公事公办,比如把某地军户集体转为民户。
不可能假公济私,把物理门徒从贱籍改为良籍,这在大明属于原则性问题。
按照宏观经济学理论,大明没有足够的解放劳动力,这些劳动力就只能跟着王渊去天竺。
物理学院的掌院王晹,依旧留在北京。
这货属于正儿八经的进士出身,主动辞官传播物理学。
高层物理门徒,将王晹视为王渊之下第一人。
就如底层物理门徒,将方灵犀视为王渊之下第一人那般。
王渊给了王晹一个任务,让他留在北京,物色愿意出海的弟子,每年都忽悠一批送往天竺。
杭州和天津工商学院的校长,同样接受了这个任务,今后将源源不断的为天竺输送人才。
天竺缺人,更缺人才,幸好王渊早就准备。
抵达天竺之后,随行的两千多物理门徒,会被分散安排在各处。
等他们搞清楚状况之后,再回大明接收八千军户及家属,将这些人妥善安排在天竺为民。
这两千物理门徒,也是有家人的,举家搬迁可以,只带妻儿也可以,全凭他们自愿。
这就是王渊的初步发展思路,根据天竺的实地情况,将全国划为若干个行政片区。
每个片区之内,又划为若干移民点。
以物理门徒为种子,每十人一组,负责管理一个移民点。
有的负责组织移民,有的负责运送移民,有的负责安置移民,有的负责治理移民,有的负责教育移民。
如此完善而精密的进行移民工作,形成一个又一个移民据点,再通过据点向四周发展辐射。
整个过程,是有规划的,是有条理的,是有全盘考虑的。
不像天竺棉会,全靠商人逐利移民,东一榔头,西一棒子,到头来还是一盘散沙。
至于方灵犀,他带去的济世派成员,将联系天竺济世派和锡克教,作为抗衡印度教、绿教的武器。
只要给予政策优待,低种姓和贱民非常容易争取,绿教在印度次大陆传播,最初就是低种姓和贱民的大量加入。
历史上,葡萄牙在印度传播天主教,最开始清一色全部是给贱民洗礼。
印度那地方很有意思,乐于接纳各种新思想及宗教。
面对新的宗教文化,先是传播给低种姓、贱民。
传播到一定程度,高种姓主动寻求加入,再通过自己的影响力,把新宗教也搞成种姓制度,最终以此来维护高种姓的利益。
绿教、锡克教,刚开始也在印度众生平等,最后还不是划分了种姓等级?
如果基督教在印度大范围传播,估计印度的基督教也得划种姓。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