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热天中文网】地址:https://www.rtzw.net
否则应行几人每个月就要有三份零花钱了。
再加上杜英夫妇从不“暂代”
孩子们掌管压岁钱,每年杜家兄妹们收到的不菲红包都由他们自己保管和支配,就连最小的杜映雪,也是个能随手掏出好几块钱的“大户”
。
热闹谢幕后便是得踏踏实实度过的又一年,这一年杜映雪就算是七岁了。
学还是得上的。
但杜映雪推拒了小姨与小姨夫的邀请,没有去二姐、慧茹还有霖茵堂姐与霖皓堂哥都在读的省重点小学,仍是沿着上辈子的轨迹,选择待在杜家庄村办小学潇洒过完这五年(那时的小学普遍为五年制)。
虽然她也很想与二姐他们待在一处,可斟酌许久,杜映雪还是做不到只才回来两年就离父母那么远,二来也是考虑到自己也不符合基金会的筛选条件,又不好叫小姨夫为了她而违规运作。
况且只是小学而已,她就是不读,也耽误不了什么大事。
小姑娘仰起小脸认真地讲述自己顾虑的那天,蒋弗海与景烈琴只记得自己的心都软得没了边,怕是眼前懂事的小人儿就算想要天上的星星,他们也会咬牙去摘。
杜英与景烈兰见糯糯已经拿定主意,就也没多劝,他们也自然是想将小女儿多留在身边几年,最好能时时处处看顾到。
而且糯糯自打出生以后就没吃过什么苦,更没离开过家,大伙儿也都担心这小娇娇届时适应不了省里学校的快节奏生活。
饶是杜英夫妇这般明理通达之人,也免不了犯全天下父母都有的通病,在小女儿三言两语的卖痴撒娇下,便由着她放过进入省重点的机会,欢欢喜喜地留在家中,喜提又是五年无忧无虑的美滋滋小日子。
而在杜映雪正式成为一年级新生的同年,杜家庄还发生了两件不大不小的事。
说起来倒是都与杜家两姐妹有些渊源。
头一件事发生在金秋时节,炎炎夏季已经以快得叫人抓不住尾巴的速度溜走,随之而来的就是黄浪翻滚的一派收获之景。
村里的青壮年劳力几乎整日都在玉米地里挥汗如雨,只觉热气升腾,竟丝毫觉不出金秋送来的丝毫凉意。
而这掰好的玉米也得经过道道工序,男人们主要负责下地与运输这些重体力活儿,女人们则是扯个小凳子,坐在院子当中为玉米扒皮,其中一部分还得抠下一颗颗玉米粒,剩余的红色玉米芯也不能浪费,最后都要原封不动地再运送回合作社里。
而今年杜家庄的大片玉米地遇上了收成年,产量喜人,有好些强健的妇女也围上头巾埋进了玉米地,同男人们挣着一样的工分。
所以到抢收时节过后,合作社与大队几乎都要没有空地来存放这些个头奇大无比的玉米棒子,只能暂且先将玉米粒收齐,待磨好面后再处理外间垒得高高的玉米垛。
要说这劳动人民的智慧真是令人惊叹,能将那么多长短、形状、大小都各不相同的玉米棒堆放成一幢幢四四方方的“宏伟建筑”
,就那么静静地立在大队门前的那棵老槐树旁。
杜映雪记得这“玉米天堂”
里有些地方是中空的,还以坚硬的板材为支撑,像是准备存放很久的样子。
爹回家还说等下秋天的第一场雨前,他们就得拿来防水的塑料布裹好那些玉米,这关乎生产队后半年的营收。
上一世,杜映雪就与其中的一个玉米垛结下了不解之缘。
那是一个略带燥意的午后。
她与几个入学后才亲近起来的娃儿们满村子玩捉迷藏,誓要藏得与众不同的小姑娘便盯上了老槐树旁那个最醒目的黄色大堆。
最危险的地方也最安全。
于是她大着胆子,从那为了防水才用木板与地面隔开一段距离的空隙里钻过,小小的身子还真神不知鬼不觉地进入了里头的中空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