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热天中文网】地址:https://www.rtzw.net
*
蒋宅是整个月塘唯一称得上大户人家的地方。
清末光绪年间,富商蒋行秋耗资10万两白银,在当年还是富庶之地的月塘古镇最东端建立了这座占地8亩的府邸。
蒋氏三代人均居住于此,直到上世纪五十年代,才举家搬迁。
蒋宅内亭台水榭,假山流水,清幽古雅,别具情致。
也正因为没名气,游客有限,除了少部分房间拉了一根细软的布条做隔离以外,其余房间、庭院全部对外开放。
凡是在月塘长大的孩子,都被学校组织过去蒋宅参观并撰写游记。
小时候的柳英,对蒋宅的印象就是阴森。
亮度晦暗的书房卧室,陡峭狭窄的深黑楼梯,深不见底的幽幽古井,院中石板上肆意蔓延的青苔,还有七绕八绕总也绕不明白的走廊,处处充满着腐朽衰败、能将人吞噬的阴寒之气。
柳英那时上语文课,学了个词——“吃人的封建社会”
——可以形容这股让她幼小心灵惊颤的压迫感。
从上海回来后,她又去了趟蒋宅,门票从十几年前的14块,涨到了28块,其它的倒是一点儿没变,连古装租赁拍摄处的衣服都还是当年的样式,陈旧得像是刚从《绣花鞋》一类古装恐怖戏的道具组里淘汰下来的。
到底是她长大了,曾经觉得抬脚都费劲的门槛,她轻轻一跨就能过去,曾经要跳起来扒在窗口才能看到的房间,她头都不用抬,就能尽收眼底。
很多房间依然昏暗,这么多年了也没有装个小灯,小时候男同学们就爱在这样的房间里吓唬女同学。
而现在,柳英一按手机里的手电筒,强横的光束就能冲破团聚在这里的黑暗,连木雕上因为热胀冷缩而裂开的一道小口子都能被照得雪亮。
曾经觉得阴气重重而不敢四处乱跑的地方,如今再走一遍,只感觉出一种时光已逝、人去楼空的凄凉。
什么都没了,只剩下一堆砖头、木板还有花花草草,有什么好怕的呢。
柳英下船后快步小跑来到蒋宅,来之前还担心自己没戴口罩帽子,会不会被代拍或者粉丝不小心拍到镜头里。
事实证明,她多虑了。
就如同蒋宅并没有其它江南园林的豪宅风范一样,这部貌似叫《红樱桃》的戏,也并没有其它知名剧组的火爆人气。
蒋宅门口冷冷清清,停着一辆大巴,还有三辆面包车。
这真的是在拍戏吗?一个粉丝都没有?还是保密工作做得太到位了?
柳英喘着气,满心疑惑,走到蒋宅高耸的白墙下,放慢脚步,小步挪到北门口,露出半个脑袋往里一瞧。
售票处堆着好几个泡沫箱,几个穿黑T恤的男人走出来,挨个往里搬箱子。
一个中年妇女挂上暂停营业的牌子,急吼吼跑出售票亭,举着手机,想要跟着几个男人进去看看。
柳英压低声,喊住她:“韩阿姨,这是在干什么?老梁说有剧组来拍戏,叫《红樱桃》?”
韩阿姨急着看明星,不耐烦道:“哎,他那脑子,四个字都记不全,不是《红樱桃》,是《红了樱桃》。
剧组包了蒋宅半个月拍年代戏呢。”
韩阿姨在月塘生活了半辈子,在蒋宅当了二十多年的售票员,还是头一次遇到剧组取景拍戏,这对于她那鸡零狗碎但平淡安稳的生活来说,不啻于一件开天辟地的大事,值得和街坊邻居、儿子孙女、菜场大爷唠嗑上好久。
她没多解释,撇下柳英,径直穿过走廊尽头的月洞门,一个拐弯,不见了身影。
柳英还站在原地,试图从那堆泡沫箱上看出点这部戏的蛛丝马迹。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