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热天中文网】地址:https://www.rtzw.net
李泰放下茶碗,钢笔盖上了笔帽,便收拾好这里。
走出藏书阁的时候,晚风迎面吹来。
屋外,魏王妃还在和他的父亲阎立本说着话。
见魏王出来了,阎立本抚须道:“老夫还是提议火车的铺设不能太着急,若不是县侯一直在催促,老夫本意也不想现在就将铁路铺设到洛阳。”
李泰颔首道:“最近姐夫也不知怎么了,对关中的发展与骊山的进度一直不满意。”
对骊山人来说现在的进展已经很好了,骊山自贞观六年开始兴建,到现在已有十五年。
十五年时间,做到这一步,这是所有人努力的成就。
李泰叹道:“做事要循序渐进,现在的姐夫已很少插手关中生产,他并不知道如今我们突破技术壁垒有多难。”
阎立本中肯地点头。
张阳着急归着急,现在的这位骊山县侯恨不得将铁路铺设到整个中原。
这种事情是不可能做到的,铁路铺设到洛阳已是骊山的极限。
除非大唐可以发动举国之力来修建铁路。
夜里的学术院很安静,书院的宿舍也到了熄灯的时刻。
夜风在学术院的上空吹个不停。
李泰又道:“不用劝姐夫了,现在他已听不进去劝,我们还是按照计划,如果再要继续铺设铁路,这已不是骊山能够负担的了。”
阎立本道:“骊山只是这么小一片地方,走到今时今日到负荷了。”
说罢,他又补充道:“自县侯退休之后,骊山学术的科学一篇再也没有后续,从猜想到概念,再到可行性,我们现在缺少理论。”
身为学术院的院长,李泰当然知道,发电机的电压问题至今找不到稳定的电流,也找不到突破口。
蒸汽机改来改去依旧没有发生质变,本质上原理与贞观十一年一样,没有改变。
其实早在发电机造出来的那一天开始,骊山的技术发展就停止了,这一停就是五年。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