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热天中文网】地址:https://www.rtzw.net
。
因此,“结婚”
让很多年轻人望而生畏,甚至有不少人会想,一辈子就这样一个人算了。
那古人结婚难吗?
在上古时期,婚姻制度和今天不一样,结婚是不难的。
无论是群婚制,还是抢婚制,婚姻都是相当随意的。
确切地说,那时候并没有严格的婚姻,大家开心就好。
进入文明社会后,一夫一妻制形成,婚姻就变得重要而繁琐了。
古代儒家社会,很少有自由恋爱,因为在保守的主流价值观下,未婚男女很少有接触的机会。
古代大部分婚姻都遵从“父母之命,媒妁之言”
,说白了就是在长辈安排、媒婆介绍后结婚。
这种婚姻中的夫妻双方,在婚礼前都不一定见过彼此,也就无所谓喜欢不喜欢了。
所以,古代的包办结婚不会存在“主观上的结婚难”
。
近年来,大龄男女们知音难觅,很多人又开始怀念起“父母之命”
式的包办婚姻了,管他喜欢不喜欢,至少省事。
我们来重点说说古代“客观上的结婚难”
——繁琐的程序。
早在先秦时期的《礼记》中,就规定了婚礼程序的六个步骤,称为婚姻六礼,这六礼分别是:纳彩、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
我们具体说说这六个步骤。
首先是纳彩,其实质类似今天的求婚。
分为两步,先提亲,后纳彩。
古人的求婚不需要情侣双方出面,有媒婆和家人就够了。
纳彩前,媒人要去女方家提亲。
提亲的时候,媒人要介绍一下男方的个人概况和家里的情况。
这时候,媒婆的三寸不烂之舌就派上用场了,必须把男方神吹一顿。
《笑林广记》里有这样一个段子:
古时候有个穷小子,天天为生计发愁。
邻居就逗他:你只要找媒婆说道说道就好了。
穷小子不解地问:难道媒婆有什么发财良方能让我飞黄腾达?邻居笑着说:无论多穷的人,经媒婆的嘴一夸就发迹了!
媒人提亲成功后,男方的家人就要准备去女方家正式纳彩了。
纳彩的“彩”
,跟今天的彩礼是一个意思,但还不是正式的彩礼,只能算见面礼。
古代纳彩一般送大雁。
为何用大雁呢?主要有两种说法:第一种说法认为雁这种候鸟“木落南翔,冰伴北祖”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