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热天中文网】地址:https://www.rtzw.net
隋唐洛阳城处于都城变革转折时期,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是中国中古史、古代都城史、古代建筑史以及古代中外文化交流史等研究的代表性珍贵资料。
隋唐洛阳城遗址规模宏大、气势雄伟,在规划布局、建筑技术等方面均达到了极高的水平,是中国中古时期的建筑范例,同时也是世界建筑史上典范之作。
两人下了殿顶,先到了明堂,这是由武则天在建立大周后建起的第一座标志性的建筑,可以说是集唐周两朝的所有高超工艺。
它是由武则天时期洛阳太初宫的外朝正衙主殿。
由应天门,进入宫城,便可见宫中最高大壮丽的皇宫建筑——明堂。
它相当于北京明清故宫里的太和殿。
象征皇帝的威严,震慑天下。
唐睿宗垂拱三年(687年)二月,武则天下诏拆除了正殿乾元殿,于其地造明堂,初号“万象神宫”
。
武则天万岁通天元年(696年)三月,明堂被毁之后的第二年,重新建造的明堂重新落成,重建后曰“通天宫”
。
明堂原为隋时所建的乾阳殿,后经四次被毁,四次修建,先后九次易名。
据《资治通鉴》“唐纪”
中记载,明堂共三层,底层为四方形,四面各施一色,分别代表春夏秋冬四季。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中层十二面效法一天中十二个时辰。
顶层为圆形,四周环绕九龙雕塑。
中间有周长十五米左右的巨型木柱,上下通贯,故此又名为万象神宫。
明堂是史上体量最大之木构建筑,基底正方90米X90米,高88米,唐代建筑技术之巅峰巨作。
其建筑技术和施工技术惊世骇俗。
现明堂遗址地表已无迹可寻。
后世的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洛阳唐城工作队,于1986年10一12月配合洛阳市公交公司基建工程中,在中州路与定鼎路相交的东北角,发现武则天时的明堂遗址。
经考古勘探得知,明堂范围为南北长400米,东西宽约396米,四周有墙,墙外有壕沟。
其主体建筑遗址系圆形夯筑台基,直径达60多米,夯土厚达2.5米。
勘查探明了宫城东南侧自成一城的东宫以及北部的陶光园、中部偏北的徽猷殿、西北部的九洲池,特别是宫城内武则天时的明堂遗址的发掘,是迄今洛阳隋唐东都城考古最重要的发现。
遗址的方位、形制、建筑特点,与文献记载的明堂〔开元二十八年(740)改称含元殿〕颇相符合。
在夯土殿基正中,有由4块大青石构成的巨型柱础。
柱础外圈直径4.17米,内圈直径3.87米,它的发现为进一步弄清宫城内宫殿的布局,逐步复原宫城、皇城内的建筑,确立了准确标志。
许小凡从空间中拿出两部最新款的大疆DJIOsmoPocket无人机,配上哈苏H4D-60,由内外对着明堂拍了起来。
喜欢重回高中课堂的仙帝()重回高中课堂的仙帝。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