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热天中文网】地址:https://www.rtzw.net
;周公的儿子建立的封国有六个(鲁国之外):“凡、蒋、邢、茅、昨、祭,周公之胤也。
"
(《左传?僖公二十四年》)
但上述还不够全面,那些与王室同宗但亲缘关系稍远一些的封国没有被列入,比如召公爽的燕国,以及文王伯父仲雍后人的虞国、文王弟弟家族的虢国等。
除了这些周族的姬姓封国,和周人有传统盟友关系的姜姓族(羌人)也被分封到了东方,如山东有齐国和纪国,河南有吕国和许国。
另一个和周族有联姻关系的西土部族姑姓戎人,也被分封到了河南地区,建立了姑姓的南燕国,只是在后来的史书中,它有时会被人混淆为召公的姬姓燕国。
至于东方原有的、对周朝比较恭顺的土著部族,周朝也会承认他们的诸侯身份,比如河南地区姒姓的陈国,据说是舜帝的后人,在周武王崛起的时候投靠了周——武王灭商的军队里的将领陈本可能就来自陈族。
此外,武王还把自己的女儿嫁给了陈族的族长。
周公分封的姬姓诸侯国里,有些会掺杂一些被拆分的商族人:上述卫康叔获“殷民七族”
;周公自己的鲁国则有“殷民六族”
,其部族名称也和手工业有关;燕国都城的贵族墓地分为周人墓区和商人墓区,显然也有被拆分定居于此的商人。
被分封的各姬姓和姜姓侯国皆设立在新征服的东方地区。
因为这些诸侯国要统治原有的土著部落,所以周公特别强调要尊重他们的风俗和习惯法:分封周封到卫国,周公叮嘱“启以商政,疆以周索”
(大原则用周人的,习俗用商人的);分封武王的幼子周虞到晋国(封地在晋南的今翼城一带),在周人的传说中,这是夏朝的疆域,当时这里的主要居民是戎人——周公告诫周虞要“启以夏政,疆以戎索”
(大原则用戎人的,习俗用夏朝的)。
周公辅政时期,最不安定的是山东地区,所以周公自己的鲁国和太公吕尚的齐国都在山东。
这是他们为巩固王朝需要承担的责任。
周公主要在朝廷工作,创立鲁国的工作是他的长子伯禽完成的;吕尚年事已高,可能分封不久就去世了,所以创立齐国的工作也主要由他的儿子完成。
此外,召公责的燕国也很遥远,在今北京市境内。
看来王朝重臣的封国都要设在最遥远的前方,这似乎是周公分封的一项原则。
当然,周公等贵族都有不只一个儿子,但幼子一般不会被分封到外地,而是在京畿获得一块封邑,继承父亲在朝廷的职位。
从西周到春秋,周朝廷里一直有周公、召公、毕公担任大臣,他们大都是始祖的幼子家族。
从地理方位上看,周公辅政时期分封的这些姬姓和异姓诸侯,就像是伸向东方的探索触角和控制网络:
一,最近的是和关中毗邻的晋南运城盆地,有晋、韩、耿和霍。
它们依托山地,面对平原,控制着山地的矿产资源、交通孔道和平原上的农业区;
二,在太行山南麓,东行折而向北,有原、邛、雍、凡、共、卫、邢和燕。
它们一直连接到燕山山脉,镇守着之前殷商王朝的核心地带;
三,在黄河东南侧和洛阳以东,有东虢、帮、昨、杞、宋、戴、曹、部、毛,并一直延伸到山东地区的齐、鲁、滕、邮和纪。
这个方向还有些异姓的土著族邦,属于嬴、曹、任、风、姻等姓,但经历过西周初年的几次平叛战争后,已经没有实力对抗周朝,对齐、鲁等周诸侯也比较恭顺。
四,在河南腹地及淮河北侧的支流上,则有陈、蔡和蒋。
它们控制了东南方的部分夷人地区,为周人继续向东南和西南扩张埋下了伏笔。
跨族婚姻与民族融合
伴随着周人大分封运动的,是广泛而持续的民族融合。
由此,新的华夏族逐渐成形。
这和周人传统的“同姓不婚”
(族外婚)习俗有直接关系。
周人的“姓”
是区别种族血缘的概念,它承认不同的族群血缘有区别,但又认为各族群是平等的,不仅可以,而且必须互相通婚。
那些被分封到远方的周族姬姓诸侯国的国君和高级贵族,都要从外国寻找异姓配偶,而低级贵族则多与本国内的异姓贵族通婚。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