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热天中文网】地址:https://www.rtzw.net
看来,这位墓主是台西最富裕的人物。
这座墓是1972年农民取土时挖出的,没有经过专业发掘,只知道墓葬有殉人,很多信息已经无法复原。
曾有学者认为,商代还没有冶铁和锻铁技术,这把铜钺的铁刃应
H50祭祀坑中的水牛骨架
该是陨铁。
但也有学者从其所含的微量元素推测,这不是陨铁,而是人工制作的熟铁。
在“伙房”
F14前面,出土有一些冶炼过的残铁渣和两小块铁矿石,显示台西人也许已经掌握初步的炼铁技术。
但因为没有发掘到冶铁和锻铁的工作区与产品,目前还无法确定。
台西遗址并非只有青铜武士,还有普通农民。
发掘虽集中在“贵族营区”
极为有限的空间,但还是在最边缘处挖出了一座穷人的房基,这便是F10。
F10在武士营房后面十几米处,东西长2.6米,南北宽1.6米,室内只有4平方米的空间,极为狭窄局促。
它的建筑方法是,先在地上挖出半米深的半地穴,形成居室的轮廓,然后加盖草木窝棚。
室内屋角有一直径和深均50厘米的圆形储物坑,里面有做饭的陶鬲和残破的石质农具。
储物坑的旁边是灶坑,有烧土和灰烬,“除去藏穴和灶坑以外,仅能容两人栖息。
这种简陋的房屋,自然与居住者社会地位的低下有关”
。
这是在新石器和青铜器时代极为常见的农舍。
农民的墓葬散布在青铜武士营区周围,大多没有随葬品,或只有一两件粗糙的陶器。
台西目前发掘112座大小墓葬,“人架除完整的和腐朽成粉的以外,还有10座墓人架的股骨或胫骨全部或一半被截去。
其中有的截面上有刀砍或锯的痕迹,似乎是受过刖刑”
。
被砍掉腿的人数占墓葬总数的近十分之一,考虑到有些墓葬尸骨已完全腐朽,无法观察和统计,实际比例应当更高。
这也是青铜武士统治农民的方式之一。
台西遗址还出土了大量用石头和骨头磨制的箭头(镶),有些是底层农民的捕猎工具,有些则属于青铜武士。
这些贵族一般只用三四枚青铜镶随葬,看来再多就负担不起了。
台西遗址没有留下文字,青铜器上也没有族徽铭文,所以我们无法知道台西商人氏族的名称,也不知道他们如何称呼驻防的这片土地。
商人把定居点叫作邑,台西遗址则是一座湮没在历史中的无名之邑:它只是一座规格不太高的军事聚落,主人也只是没有留下姓名的地方军事贵族,在他和安阳殷都的商王之间,应该还隔着至少一个指挥层级。
虽然距离殷都有些远,但台西商人并不孤立,他们使用的铜器和殷都完全同步,属于典型的殷都初期风格,礼器的花纹繁多,几乎遍布全身,而早商郑州和盘龙城的铜礼器大多只有一条纹饰窄带。
这说明台西商人和都城的联系很密切,商王朝也比较重视这些北方边疆的守卫者。
这座军事营地后来被废弃了。
发掘显示,部分房屋毁于火灾,比如最大的连体建筑F6。
但这并不意味着营地被废弃全因火灾,即使被火焚毁,重建也不是难事,况且这座营房本就是在水灾之后重建起来的。
被废弃的真正原因,应该是青铜武士们移防了。
在盘庚迁都之后,商朝对黄河北岸的统治日渐稳固,边防线也就逐渐向北推移。
到殷墟后期,北方防线已经推进到今河北定州(距离台西遗址约80公里),甚至更北。
或许,部分房屋的焚毁被台西首领解读为神降的启示,故而放弃旧居,继续向北迁徙。
在青铜武士匆匆离去时,有些笨重物品被放弃,比如公共伙房内几个装着酿酒原料的大陶罐。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