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热天中文网】地址:https://www.rtzw.net
商族起源于东南方的夷人,甲骨文里,“夷”
字写作“人”
,这可能是商族还在夷人中混沌未分时的产物,但到他们建立王朝后,“夷”
已经是一种很低下的族群称谓。
在发现的甲骨卜辞中,纣王曾不止一次南征夷人,信息比较多的一次发生在纣王在位第十年,按照帝乙改革过的“周祭”
纪年方式,称为“帝辛十祀”
。
攸侯“喜、一个淮河边的小侯国(名“攸”
)的国君,向商王报告说,淮南“夷(人)方”
的某个首领(人方伯)叫矍的部落,最近颇不恭顺,屡次侵犯攸国,于是,纣王在龟甲占卜后,策划了这次对夷方的远征。
4
1970年代,上海博物馆曾从民间征集了一批文物,其中有一块未经著录的殷商末期的牛胛骨残片,文物学家沈之瑜将其释读为:“……人方伯骞率……多侯留伐人方伯……”
5这块甲骨虽然上下都有缺文,但似乎亦可作为纣王伐矍的一个印证。
甲骨文中出现的地名,绝大多数难以确定具体在何地,但帝辛十祀的这次远征有点例外,地名中出现了“淮”
字(《英藏》2563、《合集》36968),而它只能是代表淮河。
有了这个基准点,加上部分卜辞中的年月或者干支记录,我们可以大致复原此次南征的日程和行军路线。
卜辞显示,这次南征,纣王集中了多个侯国的兵力,然后从今郑州一带渡过黄河。
郑州是商朝前期的都邑,自盘庚王迁都后,黄河以南已人烟稀少,昔日商城也已变成丛林。
或许多少有一些不景气的商人族邑,但原野里的农舍住的却多是从东南方搬来的夷人,虽然语言和商人可能有些差别,但比起西土羌人,还是更容易听懂些。
远征军先是抵达商地和亳地(今河南商丘市一带),然后到达淮河沿岸的攸国。
借助商朝首创的文书传送体系,几个东南侯国的君长之前应该已经接到指令,带着兵力集结到了这里,并提前对夷人领地进行过侦察——有个商朝小臣为此制作了纪念战功的青铜卤,铭文云“……才(在)十月……隹子曰令望人方罂”
(《集成》5417),记述的就
人方伯罂率……多侯留伐人方伯……”
甲骨拓片及摹本
《集成》5417拓文
是对夷人骞部族的侦察。
《合集》38758:"
人方伯……祖乙伐。”
没有发现有关具体战况的甲骨卜辞,结果应当是大捷,否则事后不会出现记功的铜器。
屈原的楚辞《天问》曰:“梅伯受醯,箕子详狂。”
这位“梅伯”
很可能就是夷方伯骞,“受酶”
则是说他被纣王剁成了肉酱(醯)。
攀部族生活在淮南,东周时,这里是楚国的疆域,很可能当地人的传说里还保留了一些历史记忆,后被屈原记录了下来。
此外,殷墟还发现过一片人头骨(《合集》38758),上面有刻辞:“人方伯……祖乙伐就是说,这位夷方伯的头骨是在祭祀祖乙(可能是武乙王)时砍下来的。
7但因这片头骨已被打碎,骨片残缺,难以确定头骨的主人就是矍。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