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热天中文网】地址:https://www.rtzw.net
到郑州商城二期,城墙和宫殿区相继建成,人祭现象也多了起来。
但这一时期的人祭地点主要不是宫殿区,而是普通商人的居住区和作坊。
南城外的二里冈地区有一座繁荣的聚落,坐落在一片紧邻小河的高地上o在这里,有很多埋有人尸骨的灰坑。
发掘报告用了“掷埋”
一词,意为死者躯体或零碎人骨被随意投入坑中。
有三座掷埋多人的坑集中在一起,情况比较复杂,我们这里主要介绍其中两座。
H171,开口为椭圆形,直径约2.8米,坑底有两名即将成年的人的骨架,其中,一人的两臂被反绑,手指和脚趾被砍掉,另一人两腿被捆绑,两手被砍掉;此外,他们身下还压着几块别人的腿骨,而再到3米深处,还埋有一颗人头骨。
这座坑没有挖到底,因为地下水涌出而中止,所以不确定下方还有没有埋人。
坑内填土中有大量碎陶片,以及兽骨、牛角、骨簪和骨匕等杂物,但在埋人的层位,“多是堆积比较纯净的黄沙层与灰白硬土层”
。
发掘报告认为,这些人和零碎人骨被埋入时,“是有意而从容的,其埋葬原因,可能与祭祀后的填埋有关”
。
再看西侧的H1H。
这是一座南北向的长方形坑,至少深6.4米,填土有十多层,其中六层有大量人骨和猪狗等家畜:最下面一层,埋一只大猪;向上一层,埋大猪、小猪各一只;再上一层,埋成年人骨架一具、儿童骨架三具,大、小猪各一只,还有人的零碎盆骨、股骨;再上一层,埋儿童骨架一具,大猪一只;再上层,埋成年人骨架一具,大、小猪各一只,狗头一颗;最上层,埋狗一只。
多数人和猪的姿势都很不自然,像是被捆绑之后投入坑中的。
此外,在二里冈聚落还有多座只埋一人或者埋零碎人骨的灰坑。
在二期郑州商城内外,有多座人和猪、牛或狗混合埋葬的祭祀坑。
比如,北城墙外的一处制骨作坊遗址,曾发现五具掷埋的人骨架与五具猪骨架。
从上述情况看,商人民间的人祭行为在郑州商城二期已经很流行,而且多和牲祭(牛羊猪狗)混合掩埋。
结合偃师商城二期宫殿区的祭祀情况,此时郑州商城的宫殿区应当也有了人祭和牲祭活动,只是可能已被后世破坏。
王室:人狗混合献祭与头盖骨加工
到郑州商城三期,宫殿区出现了人和狗的混合祭祀。
宫殿区东北侧150米处,有一片以“神石”
为崇拜对象的祭祀场:场地中心直径5米范围内,有几块扁平的红色砂石块,其中三块堆在一起,最大的一块高约30厘米(底部埋入地下),宽约45厘米,厚约15厘米,犹如一块扁平石碑;在西南侧,另有三块列成一条线。
发掘报告将其称为“埋石”
,认为它们是接受祭祀的对象。
环绕着这些红石块,有多座埋有狗和人的尸骨的祭祀坑,其中,埋狗坑八座,里面重叠埋入大量完整的狗骨骼,有些狗的腿呈捆绑挣扎状,其中两座坑的底部有散碎人骨以及完整的人骨架两具。
多数坑未发掘到底,用狗总量估计应该会超过一百只。
有一座狗坑还出土了一件黄金薄片夔纹饰物,可能是目前发现的中国最早的黄金工艺品。
在这座狗坑的外侧,则有14座各埋一人的坑,都极为狭窄,人是勉强塞进去的,没有随葬品,有的手脚呈捆绑状。
和狗一样,他们也是献给“神石”
的祭品。
“神石”
东西两侧各有一座五边形土坑,相隔1米多,坑内堆积着深灰色的油腻灰烬,坑壁呈灰黄色,且含有大量油脂,“手触异常光滑”
,可能是主祭者割取狗和人牲的油脂在坑中焚烧“燎祭”
所致。
在这之前的夏商遗址中,很少看到这种大量用狗和人共同献祭的场景,但稍晚的殷商阶段的铜山丘湾(今徐州市北郊)有一片埋狗和人的祭祀场,场地中心也是几块堆积的大石头。
至于这种风俗源自何处,丘湾和郑州之间是什么关系,还有待更多的考古发现来印证。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