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热天中文网】地址:https://www.rtzw.net
(《荀子?儒效》)
辅政期间,周公平定了叛乱,还实行了一系列重要举措来巩固新生的周王朝,比如,拆解商人社会,分封周人诸侯,等等。
其中,有一项非常重要但后世已经完全忘却的举措,就是废止商朝的人祭文化。
《尚书》有八篇周公主政期间发布的讲话,被称为“周初八诰”
,记录的是周公为王朝奠基的诸多工作,从中,我们能够找到一点周初禁止人祭的蛛丝马迹。
】而从考古来看,商朝一直繁荣的人祭和人奠基到西周建立时却戛然而止。
文献和考古两相对照,本书推测,这场重大变革发生在周公辅政时期。
这场变革几乎从未被历史文献提及,甚至商代无比“繁荣”
的人祭行为也没有被记录。
那么,周人为何要掩盖商人的血祭宗教,以及这个宗教是如何被消灭的?
这些都要从周公辅政时期开始讲述。
东方叛乱
武王死后,周公称王理政长达七年。
这是王朝草创时期迫不得已的选择:商族人的势力依旧庞大,他们的传统是只服从已成年、有能力的王者,所以商朝历史上经常有兄弟继承王位。
如果现在坐在周王位上的是个幼童,商人会很容易萌生叛乱的冲动。
太保召公爽理解这个方案,他是周公最重要的支持者。
周公遇到的最激烈反对,来自驻防殷地的“三监”
:管叔、蔡叔和霍叔。
他的这三位兄弟认为周公辅政只是故作姿态,后面肯定还要篡权为王。
特别是管叔周鲜,有记载说,他在兄弟中排行第三,比周公大,比武王小,如果按照王位兄终弟及的原则,管叔比周公更有资格为王。
(《史记?管蔡世家》)
“三监”
和关中有密切联系,他们的宣传鼓动传入了镐京。
《尚书?金滕》载:“武王既丧,管叔及其群弟乃流言于国日「公将不利于孺子。
’”
“公”
即是周公,“孺子”
即是成王周颂。
而武王临终前谈话的内容可能也有所泄露,比如准备毁灭殷都和屠杀商人的计划等。
管叔等人不能接受毁灭殷都的方案,这里繁华富庶,比西土的生活好得多,怎能轻易付之一炬?
至于商王武庚,最初他应该还没有起兵造反的勇气,但因处在管叔等“三监”
的控制之下,也被裹挟进了叛乱,故《史记?管蔡世家》曰:“乃挟武庚以作乱。”
此外,山东和苏北淮河流域的夷人部落,嬴姓的徐、奄等部族,也加入了反周公同盟。
2
纣王时期,商朝曾重点经营东南夷地区,所以这里的很多部落和商朝关系密切,比如纣王重用的蜚廉和恶来父子就属于嬴姓夷人,恶来虽在牧野之战中被杀,但蜚廉却逃回了家乡并带领族人起兵反周。
周公辅政元年,整个东方都已脱离镐京的统治,叛乱者的声势越来越大。
关中的周人贵族大都不愿再次进行战争,认为叛乱者势力强大,且以“三监”
为首,开战则意味着周族手足相残,所以最稳妥的方案是妥协,东西分陕而治,把东方殷商旧地全权交给“三监”
。
但周公和召公反对,坚持要平息叛乱。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