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热天中文网】地址:https://www.rtzw.net
但是,前述孔子关于“殷人尊神,率民以事神,先鬼而后礼,先罚而后赏,尊而不亲。
其民之敝,荡而不静,胜而无耻”
的描述,却又是西周和春秋时期绝无仅有的,不仅不符合周朝官方的政治正确,而且孔子的信息来源也是个谜。
我们至少知道的是,在孔子的春秋时代,上述“殷人”
的特征早已经消失。
宋国是商王族的继承者,但宋国上层已被周人完全同化,有时固然争强好胜,但主要还是为面子,或者说是周人文化里的“贵族精神”
,绝对不是为了利益的“胜而无耻,
以比孔子早一百多年的宋襄公为例,他最著名的事迹是和楚国的“泓之战”
。
宋襄公风格甚高,不肯攻击正在渡河及未成列的楚国军队,结果惨败,受伤而死,而且死前还振振有词地自我辩护,阐述道义是战争的首要原则:“君子不重伤,不禽二毛。
古之为军也,不以阻隘也。
寡人虽亡国之馀,不鼓不成列。”
(《左传?僖公二十二年》)可见,宋襄公绝对不是“无耻”
,而是耻感过分发达。
至于崇拜鬼神的程度,宋国人也不比春秋列国更严重。
但前述孔子关于商周文化之别的评价显示,即便是在周公五百年之后,应该也还存在着碎片化的关于商朝的真实历史记忆。
考虑到孔子是专职搜集历史文献的学者,待他收集起足够多的关于商朝的碎片化知识后,是有可能逐渐拼合出一些“非官方”
版本的真实历史的。
其实,这在《论语》里有些迹象。
在周公版的历史中,商人从没有过残忍的人祭宗教,商朝的灭亡只是因为纣王-帝辛个人的道德堕落,但孔子的学生子贡却试图为纣王“翻案”
:
纣之不善,不如是之甚也。
是以君子恶居下流,天下之恶皆归焉。
(《论语?子张》)
大意是说,纣王的恶行并不像人们传说的那样过分,这就像是一个地方被当成了垃圾场,人们就专门往那里丢垃圾,纣王的形象也是被这样堆积出来的。
在《论语》中,这段话是和子贡为晚年孔子辩护的几段话放在一起的。
子贡是孔子晚年最信赖的学生,孔门十哲之一,复姓端木,殷商旧地卫国人,所以很可能也是商人后裔。
这么说来,他和孔子可能有遥远的同族亲缘。
据此,这师徒二人显然交流过一些官方版之外的商代秘史。
子贡这段话被载入《论语》,说明编辑《论语》的孔门弟子认可其权威性。
而孔子很可能就是从《易经》开始探索真实的商代的。
从可靠的文献史料看,孔子平生从不关注“算命”
问题,也从未给自己或别人占算过命运,不管是用甲骨还是易卦。
孔子最常谈论的是诗、书、礼、乐,但他几乎从未对《易经》发表过评论。
然而,到了晚年,孔子却突然对《易经》产生了兴趣,他说:
加我数年,五十以学易,可以无大过矣。
《论语?述而》里的这则记载很可靠,但具体含义有争议。
有人将其解读为:“我如果能多活几年,比如五年或十年,用来学习《易经》,就不会有大错误了!”
或者:“如果这几年我能重新再来一次,我会从五十岁开始学习《易经》,也就不会有大错误了!”
不管是哪种解释,这都是孔子晚年才会有的感慨。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