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热天中文网】地址:https://www.rtzw.net
由于没有脊柱连接,两扇肋骨呈自由张开状。
残骨只能保留很有限的信息,但可以合理推测,这个人的胸腔和腹腔中的内脏肯定也经过了专门的摘除和处理。
此外,祭祀坑H305中有两具人骨的肋排也被从脊柱处切开:1号只有头骨、部分脊骨和上臂骨,两扇肋骨被卸走,不见下半身;2号则被剁成头部、上身和下身三段,髓骨和脊椎骨被砍掉。
这可能也是“卯”
祭的一种方式。
在甲骨卜辞中,“卯”
祭出现很多,但考古迹象少。
这有其自身原因,因为商王执行“卯”
祭多在殷墟王陵区,那里有众多祭祀坑,部分坑中有大量被肢解过的人体部位,尸骨过多且凌乱,发掘报告不可能提供详细的文字描写和绘图,自然很难从发掘报告中找出“卯”
祭迹象。
相对而言,大司空村祭祀坑的尸骨较少,故而比较容易辨别砍杀的过程。
看起来,大司空村的人祭现象似乎格外触目惊心。
其实,与其他商人聚落相比,这里的人祭和杀戮数量并不算出众。
这主要还是发
祭祀坑H278平面图与局部照片
大司空H250单人祭祀坑
掘报告提供的信息量不同而造成的:大司空村的考古发掘较晚(2004年发掘,2014年出版报告),之前的各种殷商遗址则发掘较早,报告的篇幅,尤其对人祭坑和尸骨的描写相对比较简略,读者自然难以复原献祭时的场景。
大司空村的发掘报告给我们展示的,不只是商代人祭的血腥,屠剥人牲固然是献祭者给诸神和自己加工食物的过程,但献祭者似乎也喜欢观赏人牲被剁去肢体后的挣扎、绝望和抗争。
献祭是一种公共的仪式和典礼,从这种血腥展示中获得满足感的,应该不只是使用刀斧的操作者,更还有大司空村从贵族到平民的广大看客。
其实,在大司空村更早的发掘中,考古工作者曾发现过更为惨烈的祭祀现场,但因为发掘报告提供的信息量较少,所以人们对它们的印象并不太深。
比如,1971年发掘的一座祭祀坑,里面埋着身首分离、层层叠叠的尸骨:头骨31颗,躯体26具(有些不完整);经过对5颗较完整的头骨进行鉴定,有3颗是3名三十岁左右的青壮年男性的,另外2颗则分别是1名四五岁和1名六七岁的儿童的。
这座坑呈近圆形(直径在2.8—3.4米之间,深0.6米),应是特意为祭祀挖的。
坑内没有随葬品。
从埋葬形式看,这些人是三五个一组被拉到坑的西南边缘砍头,每组的人头都相对集中在一起。
尸体在被剁截或剔剥之后扔进坑内,相对集中在西南侧。
其中有一人的头颅和身躯相连,发掘者推测,应该是砍头时没能完全砍断的结果。
还有一些零碎的儿童肢骨堆在一起,显然经历过肢解,但因为原报告过于简略,无法获知详情。
从填土内的残陶片判断,这次祭祀发生在殷商晚期。
不久,商朝就结束了,这里再没有居民,直到战国才重新有人来定居,所以压在坑口上面的是战国文化层。
11
大围沟内的抛尸
殷墟宫殿区外没有发现城墙,但在最初规划王宫时,武丁王曾计划在它的西南两面挖掘一条L形大壕沟,与流经王宫北面和东面的河河相连,从而构成闭合的防御环壕。
殷墟的宫殿宗庙区、小屯村占卜师聚居区以及王宫外围的一些附属聚落,包括妇好家族的聚落和墓地,都在它的保护范围内。
走出殷墟宫殿宗庙区的南大门,右手边是著名的殷墟小屯村,沿
1971年发掘的一座祭祀坑平面及剖面图12
着村边的道路向西走数百米,路北有一座大院,是中国社科院考古所安阳工作站。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