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热天中文网】地址:https://www.rtzw.net
“我偷看过同桌的日记”
“我觉得活着好累”
。
他们不喊口号,也不移动,只是静静站立,任行人驻足、拍照、流泪。
一名老妇人走到其中一块牌子前,颤抖着伸手抚摸那行字:“我妈死那天,我没哭,因为她说不准哭。”
老人喃喃道:“我也被这样教过……”
视频再次引爆网络。
不同于以往的情绪宣泄,这次人们开始反思:我们是否一直在用“坚强”
来掩盖创伤?是否用“懂事”
来压抑真实?教育部门紧急召开会议,讨论是否应将“情感表达自由”
纳入中小学生核心素养评价体系。
反对者称此举“削弱纪律性”
,支持者则反问:“如果连痛苦都不能说,那我们到底在培养什么样的人?”
就在此时,阿芽病倒了。
她在一次社区讲述会上突然晕厥,送往医院后查不出器质性病变,脑电图显示异常高频共振波,与母渊遗址深处曾检测到的集体意识波动极为相似。
医生束手无策,只能建议静养。
小禾守在床边,握着她滚烫的手,听见她断续呢喃:“……不要关灯……他们还在下面唱歌……我能听见……”
那一夜,小禾做了决定。
她联系了周临教授,提出重启“共述映射计划”
??一项十年前因伦理争议被叫停的实验,旨在通过多人同步讲述,激活深层记忆场域,实现跨个体的情感共振。
周临沉默良久,最终答应协助,但附加条件是:必须由幸存者后代主导,且全程公开直播,接受社会监督。
选址定在乌兰淖尔湖畔。
他们在湖岸搭建起一座环形木台,中央放置二十四枚石碑,对应二十四处旧址。
每块碑上刻有一个关键词:**分离、疼痛、谎言、等待、沉默、背叛、原谅、重生……**台下铺设三百根红绳,连接至观众席,每人手持一段,象征联结。
活动前三天,全国报名人数突破十万。
最终筛选出一千名讲述者,涵盖不同年龄、职业、地域,甚至包括几位曾参与早期心理干预的研究员。
他们中有失去孩子的母亲,有被抹除初恋记忆的老人,有在校园暴力中沦为旁观者的教师,也有亲手销毁档案后良心难安的官员。
仪式开始前,天空突降细雨。
雨水顺着石碑滑落,仿佛大地也在流泪。
小禾站在中央,举起共鸣核,轻声道:“今天我们不说‘治愈’,不说‘遗忘’,我们只说‘我在’。”
第一人走上台,是一名六岁女孩,穿着粉红色雨靴。
她紧紧抱着一只破旧布偶,声音稚嫩却坚定:“去年爸爸打妈妈的时候,我躲在衣柜里,一直数到一千才敢出来。
我那时候以为,只要我不看,事情就不会发生。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