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热天中文网】地址:https://www.rtzw.net
女诗人接到信后也给他回了一封热情洋溢的信。
两人从此开始频繁的书信来往。
在白朗宁的多次要求下,女诗人克服从不见生人的习惯,两人有了第一次见面。
哪知三天后,抑制不住强烈感情的白朗宁竟给女诗人写了一封求婚信。
39岁的女诗人这时躺在床上已有24年,她对结婚一事早已没有想法,认为自己不可能嫁给比她小6岁的白朗宁。
她拒绝了他。
尽管如此,两人依然保持亲密的交往,直至达到谁也离不开谁的地步。
这奇迹发生了,伊丽莎白突然能下地自由行真诚了。
尽管犹如暴君的父亲完全不同意她的婚姻,她还是勇敢地投入了白朗宁的怀抱,两人一起远离家乡,到意大利生活,后来还生一下孩子。
爱情的力量使白朗宁夫人原本孱弱的生命延续了15年,并使她写出了更多优秀的诗篇。
志同道合最容易成伴侣,孙中山与宋庆龄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作为一代革命先驱,孙中山得到了不少挚友的支持,宋庆龄的父亲就是其中的一个。
1913年八月,“二次革命”
失败,革命派在国内失去了立足之地,大多随孙中山流亡日本,宋耀如一家更是举家迁避扶桑。
从美国读书归来的宋庆龄到日本与家人会面,终于见到了她所敬仰的孙中山,并开始接替父亲和姐姐的工作,于1914年9月起正式担任孙中山的英文秘书。
这是在患难中生长出来的爱情:革命失败,心灵的创伤和流亡海外生活的孤寂,孙中山在宋庆龄的帮助中得到了补偿;而宋庆龄追承孙中山革命的愿望得到了满足,并发出了这样的肺腑之言:“我的快乐,我唯一的快乐是与孙先生在一起。”
这遭到宋庆龄父母尤其是母亲的坚决反对:他们的年龄相差28岁!
1915年10月,在得知孙中山已与前妻离婚的消息后,22岁的宋庆龄冲破父母的“软禁”
,赴东京与孙中山成婚。
他们的情深谊笃,令人感动:1922年6月16日,广州发生陈炯明兵变,在危难之际宋庆龄把生的希望留给了孙中山:“中国可以没有我,但不可以没有你!”
而1925年3月11日孙中山弥留之际,特别嘱咐儿子、女婿要“善待孙夫人”
,听到何香凝保证尽力爱护宋庆龄之后才放心。
短短10年聚首,胜过人间无数。
此后,宋庆龄孀居终生。
徐志摩与陆小曼的交往,用“爱得轰轰烈烈”
来形容,一点都不为过。
陆小曼的丈夫王赓时任哈尔滨警察厅长,虽不在北京,但侯门如海,徐志摩要用钱来贿赂门房(每次500元)才有可能与陆小曼见面,而陆小曼给徐志摩写情书不但要用英文,连寄信也只能自己抽空出去寄。
几经波折,徐陆二人的恋情愈演愈烈,弄得满城风雨,王赓甚至还拔出枪来威胁陆小曼,但这一切都遏止不住二人的热情。
对于徐志摩与陆小曼的爱情,郁达夫的看法颇为中肯:“他们的一段浓情,若在进步的社会里,有理解的社会里,岂不是千古的美谈?忠厚柔艳和小曼,热烈诚挚如志摩,遇合在一起,自然要发放火花,烧成一片了,哪里还顾得到纲常伦教?更哪里还顾得到宗法家风?”
1926年10月3日,徐志摩与陆小曼举行婚礼,梁启超为证婚人,胡适为介绍人。
他们的婚礼,真可以算得上是“别开生面”
,梁启超作为徐志摩的老师,在婚礼上进行中引经据典地来了一通训词,训斥这一对新婚夫妇:“你们都是离过婚,重又结婚的,都是用情不专,以后要痛自悔悟,重新做人”
。
最后还来了一句“祝你们这次是最后一次的结婚!”
但徐志摩这样的历尽千辛万苦去追求,去试验梦想中神圣的爱的境界,虽有“不顾一切,带有激烈的燃烧性”
且“不管天高地厚,人死我亡,势非至于将全宇宙都烧成赤地”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