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热天中文网】地址:https://www.rtzw.net
荀攸对叔父荀衢说:“这个人脸上的神色反常,我猜他是做了什么奸猾的事情!”
荀衢趁着晚上睡觉的时候趁机盘问,果然张权是因杀了人,逃亡在外,想以守墓隐藏自身。
从此人们对荀攸另眼相待。
荀攸向来以急智为傲,当即快速思考一番,然后答道:“陛下,董卓久在西北,威望日盛,而此次平定西北之战,又立了大功,已然封了侯。
如果日后叛军能够被消灭,那么功劳自然也不会少了他的。
在如此短的时间里,从中郎将到破虏将军到鳌乡侯,再算上消灭叛军后的封赏…太快了。”
荀攸并没有说董卓这人多么多么坏,多么狼子野心。
因为在没有证据的前提下随便说别人坏话,有时是会起反效果的。
荀攸另辟蹊径,从升官速度的角度出发,指出董卓无论人品如何,过快得升官,不仅不合常例,也容易引起其他人不满。
不如适当打压一下董卓,否决他的要求,这样别人也不会说什么了。
刘宏觉得他说得很有道理,一番思虑之下,终于决定驳回了董卓的请求。
刘宏之所以同意荀攸的意见,不仅仅是因为荀攸说得有理,还因为那董卓是自己母亲董太后的族人,属于上一代人的外戚,不得不防,故而几经权衡之
下,做出了驳回的决定。
至于孙坚提议调赵二去青州平定匪患的请求,朝廷仍在商议中,毕竟西北那边还在用他。
那边对朝廷来说才是重要的大事。
至于青州的匪患,顽癣之疾,缓缓也没什么。
当然,也不能缓太久,太久了万一又出一个张角,那可就事大了。
所以朝廷只能不断督促张温尽快把叛军摆平。
张温倒是想摆平,问题是根本摆不平啊!
自己本身就不是带兵打仗的料,而手下人…
袁滂跟自己一样,周慎回京受审去了,孙坚当了议郎,赵二在后方练兵,陶谦前一阵子跟自己怄气,现在一言不发。
其余的参军们也相继托关系找借口跑了。
只有一个董卓…还是无视他吧!
这眼看着又一年要过去了,战事还是没什么起色,他愁得头发都要白了。
朝廷却不知张温的难处,觉着朝廷都征调了二十万大军过去,这么久了,就算靠数量堆也堆死叛军
了啊,你张温在那里墨迹什么?
最后直接给张温来了个狠招:升张温为太尉。
还为此打破了汉朝的一个定例:以往三公都是只能在京的,一旦因为事情出京,就得把位置腾出来,比如张温之前是司空,这一出京平叛,就变成车骑将军了。
而这次直接让张温在西北担任三公之职,可以说三公在外始于张温。
这可真是能逼死人的招数啊!
当年…我是说后世,二战德国希特勒手下的保卢斯带领军队在斯大林格勒被苏军包围时,希特勒的做法就是给他升元帅…最后突围无望的保卢斯就只好投降了。
朝廷的态度很明确:你看,我给你的兵也不少,给你的官也够大,连以往的朝廷定例都为了你而打破了,你怎么也得做出点事情来表示表示吧?赶紧把叛军平了吧!
平个毛啊!
这下张温头发真的白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