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热天中文网】地址:https://www.rtzw.net
这意味着在座的这些家庭买了红旗汽车,不会出事。
..
教育局副书记的妻子急着想买一辆汽车,听完了介绍,还有些许迟疑。
冬妮娅是位教师,并不了解汽车的好坏。
懂行的是运输局的书记夫人达莎,达莎自己就是一位机械厂的工程师,实实在在的专业出身。
“达莎,为什么给副处级干部配的车会更好一些?”
这个问题也是其他夫人们最不解的地方,按照道理,级别高的车应该更好才对。
达莎其实也不太明白为啥红旗轿车质量会表现得这么好,只能根据把一些基于专业知识的猜测讲出来,“也许是长春的气温与苏联比较类似吧?我听说,中国的长江地区以南,冬天都不下雪。”
好几位夫人惊讶了,“不下雪么!
真的能不下雪?”
如此惊讶倒不是夫人们受教育程度不高,只是因为俄罗斯人没办法想象不下雪的冬天到底该是什么样子。
达莎看向了冬妮娅,“冬妮娅,你的丈夫去过上海,应该很清楚吧。”
冬妮娅想了想,按着腰,挺着肚子站起身走进卧室,没多久拿了个相册进来。
夫人们围上来,看到了十几张柯察金到中国上海出差的照片。
照片里面,身材比较消瘦的柯察金在街道,码头,海边,身后是巨大的设备,串流的汽车与自行车,以及高大的建筑物。
不管背景如何,照片里的柯察金穿着单薄的短袖。
背景里的大量中国人,大多数也是如此。
夫人们看了照片下的日期,从1922年10月底到11月初。
背景中的地面上一片干燥,连一片雪花都看不见。
按照时间来说,此时的俄罗斯已经开始下雪了。
在夫人们啧啧称奇的时候,达莎突然说道:“要不,我们今年考虑去中国旅游吧?”
虽然不知道怎么回事,苏联最近的确开始放宽了旅游管理,尤其是放宽了去中国的旅游管理,已经出现了可以到中国旅行的团队。
到中苏边境附近的城市旅行免费,这些夫人们则可以申请到更远的地方旅行。
譬如,北平,天津,上海。
旅行可以选择的目的地,也和苏联森严的等级挂钩。
最近两三年,中国在苏联的报纸媒体上突然无人提及。
对于普通苏联人民来说,这些倒是无所谓。
原本他们对中国也不关注。
但是官员的夫人们却不这么看,因为中国商品正悄无声息的进入到苏联的方方面面。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