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热天中文网】地址:https://www.rtzw.net
总之,罗斯福的《紧急银行法》得到了通过,但是银行管理法却被国会给否了。
这些还不是何锐最在意的,因为何锐根本没了解过1933年的美国参众两院的人员都是谁,自然没办法做出对比。
何锐感觉到不对头的是,罗斯福的“炉边谈话”
节目居然没有出现。
1933年3月12日即罗斯福就职总统后的第8天,他在总统府楼下外宾接待室的壁炉前接受美国广播公司、哥伦比亚广播公司和共同广播公司的录音采访,工作人员在壁炉旁装置扩音器。
总统说:希望这次讲话亲切些,免去官场那一套排场,就像坐在自己的家里,双方随意交谈。
哥伦比亚广播公司华盛顿办事处经理哈里·布彻说:既然如此,那就叫“炉边谈话”
吧,于是就此定名。
有一种看法,路边谈话在历史上十分重要,因为罗斯福本人利用了广播这种新式媒体工具,向美国人民讲述了他的新政到底是怎么回事,以及把复杂的金融问题用民众们能理解的语言讲给民众,从而得到了民众的支持。
何锐以前也信这种说法,但是现在何锐可不信了。
现在的广播电台因为没有卫星,覆盖不了广大乡村。
而且收音机这种工具现在价格昂贵,也不是穷人能买得起的。
即便可以用录播的方式把路边谈话在各地播放,人民的知识结构根本无法理解银行业的复杂程度,听了也是白听。
真正起作用的,或许只是罗斯福作为总统,向人民们传达了他正在努力解决经济危机。
但是想做到这样的宣传,普通的报纸就足够了。
原文&来~自于塔读小~说APP,&~更多.免费*好书请下载塔~读-小说APP。
虽然何锐不相信路边谈话的效果。
但是罗斯福没有搞路边谈话,却证明了罗斯福面对的局势已经变化了太多。
何锐不得不开始研究一下美国可能的变化。
历史上罗斯福四次当选总统,对于美国来说,罗斯福如果只当了两届总统,是一件能够改变美国的大事。
现在中国掌握的资料不算太多,即便如此,资料也堆了满了几个运公文的小车,何锐以极快的速度翻阅着。
由于何锐并非历史学家,这些资料基本都没办法做出对比。
便是如此,何锐也觉得非常有趣。
大概能确定的是,罗斯福新政选择通过大放水来解决经济危机。
何锐只知道历史上胡佛总统搞了非常多的以工代赈的政策。
现在看,罗斯福绝非否定了这些政策,他不仅继承了胡佛制定的计划,还把计划给扩大了很多倍。
后世有人说罗斯福新政是凯恩斯主义,何锐认为这是牵强附会。
凯恩斯本人是个英国经济学家,凯恩斯主义的方案是为英国量身定制。
美国与英国在国土面积,人口数量,市场格局,人民消费力等方面都完全不同。
自然没有什么可比性。
如果非得牵强附会,那无疑是对英美两国经济学家的侮辱。
正经的经济学家们怎么可能不知道制定计划必须严格按照现实基础。
如果罗斯福照搬了凯恩斯,那么美国经济必然完蛋。
罗斯福新政的核心就是“恢复信心”
,这点也没问题。
这也是何锐搞不明白为什么“炉边谈话”
没有播出的原因。
现在能解释的可能性只有两个,要么是炉边谈话本就是一时起意,并非深思熟虑。
这种可能性最大。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