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热天中文网】地址:https://www.rtzw.net
最厉害的是走考官门路,提前知道考题,又背不出答案,便将答案写下来,拆成小条藏在身上。
考官也要考虑到自己的前程,一般不会轻易出卖考题。
能提前拿到考题的考生,家境家世自不用提。
任何时候都有考试作弊的情况,宁毓承并不感到意外。
科举只是相对公正,给穷人面前画了个大饼,靠着读书也能做人上人。
而且大饼极为逼真,实实在在就在眼前,历朝历代,总有一两个真正穷苦出身的官员,史书上也有真正出身贫寒的官员记载。
夏恪庵早在考试前,曾经鬼鬼祟祟问过宁毓承:「你猜提举司的官员是谁?」
宁毓承严词拒绝了:「我不猜。
」
提举司官员来到江州府,肯定不是独自前来。
身边带着属下,仆从小厮,车马一行进府城。
要能瞒过众人的打探,简直是掩耳盗铃。
有参加解试秋闱的人家,早就派人分别守在了城门前,城门口。
提举司官员还未进城,祖宗八代都被打听得一清二楚。
宁毓承从没去打听过提举司官员的来路,也不许松华院的人提。
考试本该公正,科举仅有的这点公正,是真正穷苦读书人唯一的上升通道,宁毓承无论如何都不会去破坏掉。
拿到考卷,宁毓承按照平常的习惯,先一边磨墨,一边默默看一遍。
待磨好墨,先从十拿九稳的题目答起。
答完能确定的题目,宁毓承再去答模棱两可的题。
根据上下文,经义本来的含义,将自己能想到的答案写在作为草稿纸的白纸上,进行推敲,选出最通畅的作为回答。
最后实在记不得的题目,
放弃。
考试从早考到天色渐暗,朝廷为了考场安危,以及防止作弊,规定不许点烛。
若有考生实在需要,可以向考官请示,允许考生得三根蜡烛,直到蜡烛点完,无论如何都要交卷。
不过,考生的成绩,要随之降等。
一般来说,考生都不会要蜡烛。
要是考个同进士,降等就等于落第。
宁毓承早就答完了题目,有一道犹豫不决的题目,他还未填上答案。
考场已经走得七七八八了,他不急不躁坐着,微闭着眼放空。
身边响起来来回回的脚步声,还有考生交卷离场的动静。
(.)
:||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