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热天中文网】地址:https://www.rtzw.net
盐可以说是古代利润最高的行业之一。
盐商这个行当,是晋商发家的第一桶金。
明朝有九边,山西人靠边吃边,专给边军调物资拿盐引作为回报。
因为占地利优势,徽商一开始时竞争不过晋商。
弘治年间,盐法改革,允许8个总商买走所有盐引,再转卖给其他二批商。
徽商当时有两大优势,一是在朝里做官的多,有靠山二是两淮盐场离的近,于是徽商开始在盐业一行反超晋商。
当时两淮盐场一年出140万引的盐,差不多价值1200万两白银。
利润丰厚。
徽商们把握住盐这一经济命脉,趁着明中后期工商业发展的东风,又进军棉布、典当、粮食、茶叶、文房四宝等生意,逐步做大做强。
徽商可以说是成于盐也败于盐。
他们太有钱了,没办法低调,“乐捐”
之类的敲竹杠就难免了。
跟盐业相关的各地官员也要时常孝敬,官衙里买根牙签都要找盐商报销,买个擦屁股纸也要报一千两银子。
短短的百十来年,盐商们共“乐捐”
3000多万两银子。
乾隆下江南的开销大部分是盐商所出嘉靖年间白莲教起义两淮盐商被捐输了七百万两。
道光盐法改革,徽州盐商的垄断经营权被取消,原来官商一体的包销制被打破。
再也不能从盐业中获取暴利。
态平天国时期又是最后一个暴击,徽商亏损了三千多万两白银。
曾剃头的军纪就不用说了,“皖南及江宁各省,市人肉以相食,或数十里野无耕种,村无炊烟。”
就连本地的祁门红茶,也因为干不过搅屎棍在阿三那边搞的红茶,也完了。
徽商可以说是一次性衰落下来的,此后再没恢复元气。
相对来说,晋商还挺能扛,一直活到最后才被时代的浪潮掀翻。
再回过头继续说当铺,这买卖能挣钱,徽商做的也大,触角遍及全国。
“今徽商开当,遍于江北”
在江南,常州府“质库拥资孳息,大半徽商”
又浙江平湖县,“新安富人,挟资权子母盘踞其中,至数十家。”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