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热天中文网】地址:https://www.rtzw.net
当初窦婴就因公然反对立梁王为储君,遭到窦太后剥夺“门籍”
、不得朝觐的处罚。
此后,七国之乱爆发,窦婴临危受命,出任大将军,与周亚夫联手平定了叛乱,因功封侯,从此贵倾公卿。
窦婴是窦氏家族中的异类。
尽管窦太后要求诸
窦都要奉行黄老之学,可窦婴偏偏不听她的,一向倾心儒学。
眼下刘彻要尊儒,当然要把既有身份背景又跟自己志趣相投的窦婴推到台前。
田蚡是刘彻的母舅,景帝后期任中大夫,位居要津;其思想成分虽说比较驳杂,但总体上也是倾向儒家的。
《资治通鉴·汉纪九》就称:“上(刘彻)雅向儒术,(窦)婴、(田)蚡俱好儒。”
任命了窦婴和田蚡这两个得力的外戚后,刘彻又迅速提拔了两个人做他们的副手:一个叫赵绾,出任御史大夫;另一个就是最早将儒学思想传授给刘彻的王臧,出任郎中令。
几乎在转瞬之间,刘彻便建立了自己的政治班底,一举控制了朝廷的政治、军事及监察和宫禁大权。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要让儒学取代黄老之学成为帝国的统治思想,刘彻当然需要这么一个班底为他冲锋陷阵。
相对于窦婴和田蚡,赵绾和王臧几乎可以说是“纯儒”
。
他们有一个共同的老师,名叫申培,是享誉当世的儒学泰斗,也是儒家的正宗学派——“鲁学”
的代表人物。
申培时年已经八十多岁,还在家乡授徒讲学,被世人尊称为“申公”
。
作为大儒申公的高足,赵绾和王臧能够站在这场尊儒运动的前列,内心当然是倍感自豪的,并且充满了使命感。
所以,刚一上任,他们便迫不及待地向刘彻提出了一项建议——兴建明
堂。
所谓明堂,按《周礼》和《礼记》的相关记载,是上古帝王秉承天命、统驭万民的标志性建筑,也是祭祀上天、宣明政教的场所,在儒家的政治思想体系内拥有非常特殊的地位。
若欲全面推行儒学,首先要做的事,当然就是在帝国的政治中心修建一座明堂了。
然而,由于年代久远,明堂的具体形制已经没有人说得清楚。
为此,赵绾和王臧力劝刘彻邀请他们的老师申公出山,主持明堂的兴建事宜。
很快,刘彻就用最高礼节把申公请到了长安。
刚一见面,年轻的天子便用一种谦逊和诚恳的态度,向申公请教治国之道。
没想到,这位当世大儒闻言之后,捋了半天的白须,最后只说了一句:“为治者不在多言,顾力行何如耳!”
(《资治通鉴·汉纪九》)
治理国家,关键不在多说话,而在多做事!
刘彻等了半天,以为申公还有下文,结果却没了下文。
当时的气氛相当尴尬。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