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热天中文网】地址:https://www.rtzw.net
的具体办法,在盐业方面,与当年的管仲相同,即招募民众进行生产,注册成为盐户;主要生产成本由盐户承担,官府只负责提供“牢盆”
(煮盐器具);然后由政府统一收购并实行专卖。
而在铁业方面,他们则在管仲的基础上进行了创新,加大了国家垄断力度,从原材料生产到成品制作再到商品销售,完全由政府一把抓。
在中国历史上,由政府直接介入生产制造环节并纯粹以营利为目的的,这应该算是第一次。
虽然早在殷周时期,便有国营的青铜和铁器作坊,但只局限于为贵族服务;另外,秦国的商鞅也曾建立国营兵工厂,但也是单纯为国防服务。
像汉武帝这样,国家在根本性的民生领域通过全方位垄断进行牟利的做法,当属首创。
所以学界有一种观点认为,真正意义上的“国营企业”
,正是从汉武帝时期开始的。
当时的朝廷规定,凡是出产铁矿的郡,均设置铁官,负责铁矿冶炼、铁器制作及市场销售;即使不产铁的郡,也要在县一级设置小铁官,专门负责销售,从而建立起全国性的铁器专卖网点。
政策制定后,法令便严禁民间私自煮盐、冶铁及从事相关贩卖活动,违者“釱左趾”
——在左脚戴上铁锁,并没收所有生产、销售器具。
在孔仅和东郭咸阳的主持下,“盐铁专营”
一经实施便取得了立竿见影的效果
,极大缓解了汉帝国的财政危机,也为武帝刘彻的开疆拓土、连年用兵输送了源源不断的经费。
班固在《汉书·食货志》中就称:“费皆仰大农。
大农以均输调盐铁助赋,故能澹之。”
短短三年后,孔仅便因功擢升大农令,一跃成为汉帝国的“财政部长”
;桑弘羊则正式出任大农丞,即副部长。
然而,世间万事都是利弊相生的,孔仅和东郭咸阳毕竟是商人出身,而商人都有逐利的本性。
他们在为国库攫取巨大财富的同时,也利用职务之便搞了不少权力寻租的勾当。
其中较为典型的,就是在财政系统中大量任用和安插盐铁商人。
可想而知,这些集资本和权力于一身的“红顶商人”
,必然会在职权范围内大肆牟利,从事权钱交易等各种腐败活动。
武帝一朝的吏治局面,由此渐趋混乱和败坏。
“吏道益杂,不选,而多贾人矣。”
(《史记·平准书》)
政府官员的出身越发驳杂,大多不是通过选拔任用,而都由商人充任。
与此同时,“国营企业”
固有的种种弊端也逐步暴露了出来。
据西汉桓宽的《盐铁论》记载,以铁器的生产销售为例,其弊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
首先,产品不符合市场需求。
“县官鼓铸铁器,大抵多为大器,务应员程,不给民用。”
官营企业生产的铁器,多是笨重不实用的大件产品,主要是为了赶工、凑数量、应
付上头,不考虑市场需求、不适合百姓使用。
其次,生产成本高,产品质量低劣。
“今县官作铁器,多苦恶,用费不省,卒徒烦而力作不尽。”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