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热天中文网】地址:https://www.rtzw.net
不久,老上单于病死,猎骄靡趁势脱离了匈奴,率部迁徙至伊犁河流域,并成功复国,从此不再向匈奴纳贡称臣。
新继位的匈奴军臣单于大怒,便出兵攻打乌孙,却未能取胜
。
军臣单于不由想起猎骄靡小时候的那个传说,觉得他的确有神灵庇佑,便放弃了武力征服的企图,但仍将乌孙视为自己的藩属国。
基于上述历史背景,张骞向武帝刘彻提出了结盟乌孙的具体方略。
他说:“如今匈奴刚被我军重创,而浑邪王当初的领地(河西走廊)荒无人烟。
乌孙贪恋我大汉的金帛,可给予厚赠,收揽其心;同时让他们迁居浑邪王故地,与我大汉结盟,成为兄弟之邦。
他们势必听从。
如此便可斩断匈奴之右臂,进而令大夏等西域诸国,都成为我大汉的藩属。”
武帝刘彻深以为然,遂任命张骞为中郎将,带领使团第二次出使西域。
这是一支庞大的使团,成员共计三百人,每人配有两匹马,使团共携带了价值数千万的黄金、钱币、绸缎等,以及数万头牛羊。
武帝刘彻还为张骞配备了多名持节副使,以便在合适情况下同时出使其他国家。
公元前119年,张骞第二次踏上了前往西域的漫漫长路。
此次出使,沿途的山川草木、沙漠戈壁一如其旧,却已经没有了匈奴人的围追堵截,大汉使团可以一路畅行无阻。
当年第一次出使西域,张骞还只是一个二十多岁、风华正茂的年轻人;而这一次,他已近知天命之年,岁月悄然染白了他的双鬓。
可为大汉帝国开疆拓土的使命感,却依旧充盈在他的心中,从未被时光磨灭
。
数月后,张骞率领的大汉使团顺利抵达了乌孙国。
然而,他们并没有得到想象中的热情友好的接待。
国王猎骄靡虽然接见了张骞,但态度冷淡,礼节方面也多有缺失。
张骞并未气馁,仍旧按原计划向猎骄靡表明了来意。
他说:“乌孙若能东迁,回到故国旧地,汉朝必会将公主许配给国王殿下。
如此,两国结为兄弟之邦,共同对抗匈奴,则匈奴必然败亡。”
可是,对于张骞的提议,猎骄靡却完全不为所动。
张骞之所以遭受这种意料之外的冷遇,原因有二:
首先,目前乌孙距离汉帝国十分遥远,对汉朝没有什么了解,更不知其究竟有多么强大;仅凭张骞在口头上自我介绍,难以说服猎骄靡。
反之,乌孙之前一直是匈奴的臣藩,乌孙臣民对匈奴的畏惧早已深入骨髓;且乌孙在地理上与匈奴接壤,更容易受到匈奴攻击。
职是之故,乌孙就没有什么理由与汉朝一起对抗匈奴了。
其次,也是更重要的一点,此时的乌孙貌似强大,实则内部正在经历一场分裂的危机,根本无暇顾及与汉朝结盟的事。
猎骄靡虽英雄一世,但现已年老;而乌孙的内乱,就是源于权力继承的问题。
猎骄靡有十几个儿子,可惜太子早逝。
太子临终前留下遗愿,希望能将太子之位传给自己的儿子军须靡。
猎骄靡白发人送黑发人,不忍拒绝,便答应了。
可这么一
来,势必遭到他那些儿子的反对,其中尤以一个叫大禄的反应最为强烈。
大禄虽排行居中,但能征善战,自以为大哥一死,太子之位非他莫属——不料父王竟要把王位传给孙子,他当然不能接受。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