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热天中文网】地址:https://www.rtzw.net
丝绸之路的正式开辟,是世界交通史、贸易史和文化交流史上最具深远意义的事件之一;而伟大的外交家、探险家张骞,也被后人誉为“丝绸之路的开拓者”
。
由于此行取得了极其丰硕的外交成果,张骞回到长安后,立刻被武帝刘彻任命为大行令(相当于外交部长),可谓实至名归。
虽然担任
这个职务一年多后,张骞便与世长辞了,但他的精神和由他开创的伟业,却被后世的中国人继承了下来,并且不断地发扬光大。
此后的汉朝,几乎每年都会向各个国家派遣多支外交使团。
使团成员多则数百人,少则百余人;每年派出的使团多则十几支,少则五六支;使团出使的时间长则八九年,短则两三年。
由于张骞在西域诸国早已威名远播,尤其是“博望侯”
的名头叫得最响,所以后来的大汉使节出访外国,都会自称博望侯,从而取信于外国人,并迅速获取对方的好感。
这应该也算是张骞留给后人的遗产之一。
而由张骞提出的“断匈奴右臂”
的计划,虽然一度搁浅,但在他去世后却迎来了转机。
转机首先源于乌孙君臣对汉朝态度的转变,因为他们已经亲眼见证了大汉帝国的强盛;其次,则是因为匈奴的逼迫,引发了乌孙国王猎骄靡的恐惧。
匈奴的西部是日逐王的地盘。
由于靠近西域,日逐王理所当然将其纳入了自己的势力范围。
他在西域设置了“僮仆都尉”
,相当于总督,常驻焉耆、危须、尉黎等地,向西域各国征收赋税,一副黑社会老大收取保护费的架势。
如今,大汉帝国频频向乌孙及西域诸国派遣使节,无异于动了日逐王的奶酪——长此以往,匈奴人的“保护费”
就收不成了。
日逐王勃然大怒,扬言要出兵收拾
乌孙。
对猎骄靡而言,一边是咄咄逼人、喊打喊杀的匈奴人,另一边是比匈奴更为强大且主动抛出橄榄枝的大汉帝国——他该作何选择,基本上已经不用思考了。
元封年间,猎骄靡派出使团,向钟爱骏马的武帝刘彻献上了产自乌孙的良马,并请求与汉朝和亲,愿与大汉结为兄弟之邦。
武帝得到乌孙良马,大喜过望,盛赞其为“天马”
。
不过很快,大宛就进献了品种更为优良的汗血马,于是武帝便把“天马”
之名给了汗血马,然后称乌孙马为“西极”
。
经过廷议,武帝刘彻同意了猎骄靡的和亲请求,并在得到乌孙千匹良马的聘礼后,于元封六年(公元前105年),将江都王刘建之女刘细君封为公主,嫁给了猎骄靡。
这桩政治婚姻的缔结,意味着汉朝与乌孙的同盟关系基本确立。
从国家战略的角度讲,这当然是件好事;但从刘细君个人命运的角度看,这桩婚姻却是一场令人无奈和感伤的悲剧。
猎骄靡虽然不敢怠慢这位汉朝公主,把她封为“右夫人”
,还允许她建造了单独的宫室;但此时的猎骄靡已是迟暮之年,而刘细君正值花样年华,双方有着祖孙辈的年龄差距,且一年到头也见不上几次面,很难产生真正的感情。
除此之外,语言不通,饮食起居等生活习惯截然不同,以及远嫁异国后的孤独、寂寞与思乡之情,都在加剧
着刘细君的痛苦和不幸。
《汉书·西域传》中保存了一首刘细君所作的歌赋,从中不难窥见她浓浓的哀伤与乡愁:“吾家嫁我兮天一方,远托异国兮乌孙王。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