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热天中文网】地址:https://www.rtzw.net
做完这一切,刘彻才给李广利下达了二征大宛的命令。
太初三年夏,大军浩浩荡荡地从敦煌出发。
如果说,第一次西征李广利率领的是一支杂牌军;那么这一次,他麾下的这支大军无疑更加驳杂,属于一锅乱炖的“大杂烩”
。
尽管其战斗力跟上次一样可疑,可盛大的军容还是颇能唬人的。
西域沿途那些小国,上次不约而同给李广利吃了闭门羹,这回的态度却来了个一百八十度大转变,纷纷打开城门,殷勤地给汉军提供饮食。
唯一一个不识时务的小国,就是轮台,仍旧跟上次一样城门紧闭。
汉军前锋怒而攻城,打了几天,没打下来;直到李广利的主力抵达,才将其攻克。
李广利随即下令屠城,男女老少一个不留。
虽然屠城之举颇为残忍,却有效震慑了接下来的其他国家,所以后面的行军就顺利多了。
很快,李广利大军便推进到了大宛边境。
汉军仅先遣部队便有三万人,立刻对大宛的边境城池发起进攻。
大宛军队出城迎战,却被汉军的漫天箭雨射杀了大半,慌忙逃回城中
固守。
李广利也不恋战,旋即绕过这座边城,率大军直扑大宛的边境重镇郁成城,即郁成王的本部。
起初,李广利打算强攻这座坚城,却又担心万一久攻不下,会生变数。
旋即改变主意,只留部将王申生率一千余人,在此监视郁成王动向,自己则率大军绕过郁成城,直取大宛首都贵山城。
上次之所以不敢绕道而行,是因为兵力薄弱,容易被敌军前后包抄、围而歼之。
而这回,汉军兵卒众多,即便被围,也足以分兵抵御,所以毫无压力。
事实证明,李广利的这次决策是对的。
大军兵临贵山城下后,李广利便按照事先拟订的计划,命随军工程人员将城外的河流改道,切断了城中的水源。
之后,大军开始围攻贵山城。
大宛守军也很顽强,一直在奋力抵抗。
汉军连攻了四十多日,这座都城依旧岿然不动。
不过,缺水的问题最终还是摆在了大宛军民的面前——经过这一个多月的困守,城中的储备水已经消耗殆尽,再硬撑下去,不光士兵们打不了仗,城中居民不分贵贱全都会渴死。
大难临头之际,就是离心离德之时。
大宛城中的达官贵人们绝不愿意拿着全家老少的性命陪国王玉碎,于是暗中开了个碰头会,然后一致认为:“就因为国王把汗血马藏了起来,并杀害汉使,才落到今天这步田地。
而今之计,只有干掉国王、献出宝马,才
能让汉军解除围困;即便围仍不解,到时候再力战而死,也为时不晚。”
众人计议一定,随即联手发动政变,攻入王宫,斩杀了大宛国王毋寡。
恰在此时,贵山的外城也被汉军攻陷了,大宛贵族出身的勇将煎靡被俘。
达官贵人们一片慌乱,赶紧派代表提着国王毋寡的人头来见李广利,向汉军求和。
之所以是求和,而不是直接投降,原因在于此时的大宛仍有跟汉军谈判的筹码:
首先,李广利两次出征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汗血马;如果把大宛贵人们逼急了,他们是可以把所有汗血马全部杀掉的。
到时候,就算李广利占领了贵山城也没用——从战略目的上讲,这样的胜利与失败无异。
其次,大宛与附近的康居国(首都卑阗城,今中亚巴尔喀什湖西南)是同盟关系。
贵山城刚一被围,大宛就派了人向康居求救;虽说康居也惧怕汉军兵盛,不敢轻易发兵——但对汉军而言,终究是一种近在咫尺的威胁。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