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热天中文网】地址:https://www.rtzw.net
可最后生还的有多少呢?
据司马迁在《史记·大宛列传》中记载,二次西征,“军入玉门者万余人”
,死亡率大约达到了百分之八十;另外,出征时三万匹战马,回来也只剩下“千余匹”
,战损率高达百分之九十五以上。
至于牛、驴、骆驼及各项物资,估计基本上也都损耗一空了。
另据司马迁记载,第二次西征,其实士兵“战死不甚多”
,大部分反而是死在了获胜后班师回国的路上。
而他们的死因,说起来则匪夷所思:“将吏贪,多不爱士卒,侵牟之,以此物故众。”
(《史记·大宛列传》)意思就是上至将军,下自各级官吏,大多不体恤士兵,且肆意侵害掠夺(如侵吞军饷、欺凌虐待等),导致死亡人数众多。
打仗总要死人,但是大量士兵没有
死在杀敌的战场上,却死在自己长官的手里——无论如何都是不可原谅的。
对此,作为主帅的李广利显然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然而,武帝刘彻要的只是结果——胜利的结果,至于死了多少人、怎么死的,他一点儿都不在乎。
用司马迁的说法,就是“天子为万里而伐宛,不录过”
(《史记·大宛列传》)。
天子刘彻鉴于李广利远行万里征伐大宛,劳苦功高,所以不追究他的过错。
造成大量士兵冤死、惨死的重大领导责任,就这样被天子刘彻轻巧带过、直接无视了。
于是,李广利如愿以偿地被刘彻封为了海西侯;另一个被封侯的就是上文提到的赵弟。
除了他们,一大批生还将吏也踏着士卒们的累累尸骨,春风满面地登上了人生巅峰:搜粟都尉上官桀擢升为少府,将领赵始成擢升光禄大夫,将领李哆升任上党太守;另外,荣升九卿高位的军官有三人,升任诸侯相、郡守等二千石官员的有一百余人,升任一千石官员的有一千余人。
当然,有幸生还的普通士兵也拿命换回了应有的封赏:首先是自愿从军的,其所获得的官位都超过他们自己的期望值;其次是以前犯过罪的,从此一律赦免;最后,所有士卒每人都获得了四万钱的赏赐。
反正最后活着回来的,都或多或少改变了命运,可谓皆大欢喜。
而那百分之八十战死或被凌虐而死的
人,则永远躺在了大漠黄沙之中,任秃鹫啄食他们的血肉,任风霜侵蚀他们的白骨,最后变成一个个无名路标,告诉后来人,汉朝通往西域的道路,是用什么铺成的……
在付出惨重的代价征服大宛后,“西域震惧”
(《汉书·西域传》)。
从此,汉朝使团出访西域各国就变得顺利多了。
为了进一步便利使团和渐渐兴盛起来的商旅驼队,汉朝在东起敦煌(今甘肃省敦煌市)、西至盐泽(今罗布泊)的一路上,修建了大量驿站;另外,又在轮台、渠犁(今新疆自治区库尔勒市西南)一带,派驻武装屯垦部队,每一处据点都有数百人,然后设置屯垦官和校尉进行管辖。
一年多后,大宛国内又发生了一次变故。
大宛的达官贵人们认为国王昧蔡过于谄媚汉朝,就联手干掉了他,拥立前国王毋寡的弟弟蝉封。
可昧蔡毕竟是汉朝立的,如今他们这么干,必然会引起汉朝的不满。
为此,这帮人又想了一招,把蝉封的儿子送去汉朝作为人质。
武帝刘彻见他们也算懂事,便不予追究;遂派出使节前往大宛,对蝉封进行赏赐,并承认了他的合法性。
蝉封赶紧承诺,以后每年都会向汉朝进贡两匹最优质的汗血宝马。
在流了足够多的血之后,这场由“宝马”
引发的滔天大祸,才算是尘埃落定、彻底平息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