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热天中文网】地址:https://www.rtzw.net
的发展,旧的城区不应该继续扩张,而是在乡镇密集的中心,新建新区,新区与旧城区之间,建立轨道和公路系统,例如我们正在引进的轻轨系统,如果新区与旧区之间,相隔半个小时,应该是可以接受的。
原来100平方公里的城区,这样变成500平方公里的城区,每个新区,也许能配置几十万人?其城市辐射的乡寨,就会增加10倍以上。
这样的乡寨,居住和生活的人口,可以便利地进城,享受在乡寨,所无法享受的城市生活和设施,例如演唱会、大型体育比赛、大型商场、商业街等等。
总之要缩小城乡差距,实现“城乡一体化”
,才能比较完善地解决这个问题。
所以工业一定要反哺农业和林业。
未来我们对于农林渔牧生产的资源,在物价管控上,肯定会逐渐一路走高,尽量保持乡村正常收入与城市正常收入的可比性。
如果不能在城市生存,那么我们就提供去乡寨生存的替代,而且是收入和生活水平不下降的替代,这样才有吸引力。
如果我们能实施上述策略并取得成功,这意味着我们将具备非常高的社会稳定性。
失业问题的影响被降到了最低,每一个人民都知道,自己还有最后一条路,甚至这条路并不算太差,也能避免失业造成的满腹怨气。
同志们由此可以理解,乡寨战略发展的重要性,它的意义,并不仅仅是我们现在根据地的一个个革命堡垒,而是包含了未来我们农村战略的基础。
在未来,它将是我们解决城市失业问题的海绵和蓄水池。
在这样的基础上,城市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来发展城市的人口规模,实现最优化,避免城市病。
一旦城市人口过多,或者经济形势有变化较差的时候,就可以将人口释放一些到乡寨中。
这是用农业的稳定性,来抵消制造业和城市其它行业的波动性。
城市各种产业的波动性,恐怕是农业的几十倍,这导致失业和局部阶层收入低下问题,会不断地发生,单单只从城市的角度,永远也解决不了根本的问题。
今天我所讲的,可能同志们会觉得非常遥远,很多假设,是基于未来城市高度发展后的推演。
不过我们都知道一句古话:“不谋万世者,不足谋一时;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
探讨这样的战略,本身是为了未来在新中国,长期治国的需求,也是我们为未来更大的根据地做准备。
如果现在不能想好想透,未来治国就会出现偏差,很多基础,一旦歪了,是扭不回来的。
当然,今天的讲话,很多是个人的臆测,未必完全正确,同志们要在革命的实践中,不断思考新局,用更完善的策略和理论,来指导我们的社会主义建设实践。
李思华的阐述,得到了全体同志起立的热烈鼓掌。
无论她说得对不对,我们党,就应该以这样的心胸气魄,去谋划未来,创造一个光明璀璨的新中国。
第61章原则与机制
李思华的讲话,被编撰成为一本名为《中国城乡发展在社会主义条件下的新思路》的小册子,这本小册子,可以说直接导致了未来新中国城乡体制的基本定局。
在返回美国前,由于根据地的货币化即将开始,根据同志们提出的疑问,李思华定下了未来同样影响深远的,解决两大问题的两方面原则与反腐机制。
第一个大问题,是党与政府的分工问题。
通过李思华两年前的提醒,同志们已经理解了,党与政府并不是完全一致的逻辑。
李思华进一步阐明观点。
党是代表大多数底层人民的,是人口的绝大多数;而政府是代表全社会的合法公民之间的协调结果,即“共和”
的结果,所以党大、政府小。
所谓党大,是因为,既然党代表人口绝大多数,那么自然应该对国家绝大多数的权力和利益负责。
例如我党创立的企业,并不应该是全民所有制企业,党企应该是为底层多数人民谋利、属于底层多数人民的企业。
而政府创立的企业,才是全民所有制企业,因为它是“共和”
的企业,是解决社会各阶层共同利益的问题的。
党企,应该为底层人民谋私利,将利润通过精准扶贫等方式,归还给底层人民,促进他们从无产阶级,发展成为共同富裕的有产阶级。
政企,则只有公利,没有私利。
因为它是属于全民的企业,如果有利润,是从哪些人民那赚取的呢?
所以党企,应该理直气壮地控制有长期“利润”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