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热天中文网】地址:https://www.rtzw.net
这条公路是根据地“央企”
建筑集团,这几年吸收欧美最新科技的第一次尝试。
历史上1928年,美国修筑了第一座立交桥,每天可通行汽车6万多辆。
基本解决了高架桥的技术问题。
从此在西方发达国家,各种高架桥不断出现,用来跨越山谷和河流。
修筑川黔公路,主要需要的技术就是三种,高架桥、跨江大桥(乌江)和隧道。
跨江大桥的技术,建筑集团早已掌握,并在缅甸根据地已经大量使用。
而隧道科技,随着1927年美国在纽约哈德逊河底成功修筑了厚兰德隧道后,隧道的挖掘、通风、排气、照明等技术需求,逐步得到解决。
除了美国,德国的希特勒,已经开始构筑德国的“高速公路体系”
,相关的德国技术,也逐渐被在德国的技术引进小组导入西华。
这些技术,建筑集团都已引进,而且现在集团还有几百名的美国公路和桥梁的建筑技术人员。
因此,现在建筑集团已经有足够的信心,通过高架桥、跨江大桥和隧道的组合,来完成这一条“快速干道”
。
11月21日开始,入川主力分为两路,一路北上,由广安、南充向巴中方向,逼近陕西汉中。
一路西向,入内江后再分为两只,主力由资阳入成都,再北上占领德阳、绵阳等地,以及成都周边的眉山、乐山和雅安等地;另一只则向南折行,占领泸州等地。
接下来基本上就是两三天占领一个重要城市,四川名义上是六军阀,其实在他们麾下,又是势力众多的多个小军阀,细算起来至少有100多个。
这些军阀,有的妄图抵抗,有的逃跑,有的投降,但最终跑的也跑不掉,难道还要出川吗?有的试图当土匪,但极为重视特种训练的西华军,现在各部拥有大量的特战单位,土匪自然是最好的练兵对象,因此也纷纷覆灭。
到了12月底,就连跑到雅安的刘湘,最后也无奈投降了,他还是想生活在四川,不想客死他乡。
这个时候,四川最后的抵抗力量,就只有西康的刘文辉了。
但他也没能抵抗多久,实际上他拖延的时间,也只是西华军需要行军的时间而已,毕竟川西北,地形险峻、道路难行,重武器就没办法运过去了,但至少大量的重机枪、轻炮、迫击炮等,还是要在行军中带上去的。
这花了不少时间,而等到遵义会议召开前的1月中旬,刘文辉也只好投降,甘孜、阿坝,也被西华军所控制,整个入川的军事行动,基本完成。
第88章遵义会议
徐向前早在1月10日,已经赶回遵义准备参加会议。
作为入川主将,他立即被林彪等红军将领“围攻”
,他们对于西华军入川的军事行动,当然感兴趣。
不过,徐向前的口才可不太好,而且整个行动确实平淡,他的叙述,让将领们不由得有点失望。
不过他们转眼就能想到,这种“平淡”
的背后,是西华军实在强大不过的军事力量,以至于川军无论如何变阵、组织、对攻,利用地形,各种“奇谋妙计”
,但是在西华军的绝对实力面前,都不堪一击。
林彪不由向彭总感叹:“这就是李力胜同志的力胜之道呀,一堵铜墙铁壁推上去,不管前面是什么阵型,都被摧毁粉碎。
不过,这样的战斗,确实就有些无趣了。”
彭总瞥了他一眼,说道:“只要是让我指挥,我也喜欢这样无趣的战斗,战士们牺牲会很少。
这样的仗,打起来多爽。”
林彪点了点头,他迫不及待地想要去指挥这样的“绝世强军”
,希望自己能有这样的机会。
李思华这几天,忙碌到飞起来,她不停地与中央苏区的领导干部们,或单独、或几个人,密切地协商各种议题、方向和决策。
而苏区的领导干部们,彼此之间的讨论和争论,也非常激烈。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