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热天中文网】地址:https://www.rtzw.net
在李思华看来,傅作义确实不负后世的大名,在国民党诸将中,无论是军事还是治理之才,都是出类拔萃的,而且对于抗日,态度坚决果断、不惜牺牲。
所部35军,在国军中属于军纪最好的那一类。
所以她对于傅作义,是很想以“招安”
为主的,但这取决于傅作义的态度,如果他坚定地与西华敌对,那么也就没有什么好说的了。
傅作义此时,还属于陕西阎锡山晋绥军的一部分,不过阎锡山可做不到完全控制傅作义,实际上,傅作义因为主政一省,现在的独立性是很强的,而且阎锡山这个人猜忌心强,几次干涉傅作义的指挥以及压制他部队的编制,所以傅作义对于阎锡山,是“面尊而腹诽”
,早早就埋下了自立的种子。
傅作义自1931年接任绥远省主席后,便向国民党三届四中全会,提出“移民、实边、发展生产、巩固国防”
案,并励精图治,整军经武,消解匪患,整顿税收、金融,疏浚河渠,发展工农业生产。
他主政的这几年被称为绥远省在民国最好的几年,到1937年抗战爆发时,绥远省社会基本安定,经济有一定程度的恢复,财政税收增加,居然有库存现金84万元,以及白银210万两,这在军阀中简直是奇迹,而其部队的装备和给养,也因此保持了不错的水平,打下了其后抗战的战力基础。
由于阎锡山的猜忌,这个时候傅作义名义上是35军的军长,麾下辖第72师、第73师这2个师,其实能够真正指挥的部队,只有他的起家部队73师(2个旅),72师他根本调不动。
而他的73师,其实也只有6个团的兵力,1万多人。
不过他在绥远搞了6个“国民兵团”
,国民兵的兵力数也在1万人以上。
加上绥远的宪兵和警察部队,其实傅作义也是按照正规军的标准去建设的。
所以其实际兵力,大约在2.5万人左右。
傅作义军队的装备也算不得很好,不过训练出色,其近战、夜战打法甚至包括官兵的意志品质,远远强于普通的国民党中央军。
正是因为他有这样的军事才能,带得出好兵,1928年傅作义才能在涿州,以几千人的一个旅,防守住了10万东北军3个多月的围攻,使得傅作义一举成名。
傅作义甚至还在有限的条件下,组织了国内第一只的“闪电战”
部队,他的警卫营营长王雷震,把部队中的汽车集中起来,组成汽车队,而且将其中一部分加了装甲,变成了装甲汽车,上面安装机枪,在李思华前世的时空,堪称为中国摩托化装甲部队的鼻祖。
至少在那个时代的中国,有这样的思路并付诸于行动,是很了不起的。
基于对傅作义的看重,李思华在中央军委会议上提出,绥远战役,应该采取“先礼后兵”
的方式,一方面我军的2个军,行动不变,以10万大军压境,逼迫傅作义做出对西华有利的选择;另一方面,中央应该请邓宝山等与傅作义交情很深的人士,去劝说他选择大义。
她提出,可以给傅作义两种选择:
一是傅作义改旗易帜,西华军将对35军进行全面升级,纳入西华野战军序列,傅作义部官兵在自愿原则下,均可以留在部队,当然此后必然按照西华军纪,进行全面政治思想教育,成为西华军中的一只。
二是傅作义让出绥远西部,西华需要的是包头以及白云鄂博矿区。
这其实就可以将绥远分为两个部分,如果傅作义对于加入西华不甘心,那么可以给他留下省城归绥为中心的绥东。
西华将提供傅作义部一定的武器,提升他35军的装备水平,李思华觉得傅作义暂时作为一道屏障,也是不错的选择。
至于阎锡山的晋绥军会如何动作,李思华根本不担心。
阎锡山的晋绥军,只要傅作义独立出来,就剩下山西一省,她实际上认为阎锡山,都未必敢对于绥远的事变,有任何的动作,只会加强自己在山西的防御。
西华连下西北四省,威震全国,而阎锡山自1930年中原大战失败后,其实气焰已消,能够维持自身在山西的统治,就已经自感欣慰了。
那个心雄万丈的阎锡山已经死了,剩下的不过是条蜷缩在山西的地头蛇而已。
在中原大战时,晋绥军算是全盛状态,大约有20余万人,包括10个军又4个保安纵队,以及骑兵4个师和炮兵7个旅。
失败了阎锡山一度下野,部队还有步兵4个军,1个正太护路军,3个独立旅,1个骑兵军和炮兵10个团,大约十几万人。
所以即使晋军全军动员,在李思华看来也不过就是西华军2个军的兵力就能对付了。
随着西华工业化的快速进行,西华军不断地拉开与这些民国军阀军队的战力差距,一天天地变成了天堑之别。
中央军委同意了李思华的意见,一个以邓宝山为主的代表团,出使归绥。
而2个军的兵力,则席卷伊克昭盟,随时可以兵进包头。
10月初的一天。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