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热天中文网】地址:https://www.rtzw.net
所以与李思华前世历史相同的是,这一次在1937年的6月,他们仍然在山西佛光寺考察;而不同的是,这一次他们直接携带了家人,决定完成考察后,就带全家去长沙。
他们全家,与莫宗江、纪玉堂等一起,第四次踏上山西的土地,其它的人,有多半都带了家眷。
这样路上倒是热闹了不少,因为有好几个小孩子。
今天是他们在雄伟的佛光寺考察的第三天,这座大殿很是古老,但对于它究竟是不是唐代建筑,却没有把握。
林徽因有点远视,隐隐约约地看到一根顶梁下,有淡淡的墨迹,依稀可见“佛殿主女弟子宁公遇”
的字样,而殿外的经幢上,此前他们也发现了这个名字。
对于古建的考察者来说,刻在建筑上的文字,是极其宝贵的。
于是,他们雇佣了村民搭起脚手架,攀援到林徽因发现字迹的地方,浸水擦拭后,一行行字迹显露了出来,确实是唐代的风格!
时间已经是傍晚,天色有点暗了,他们遗憾地停下了工作,准备等待明天再继续。
就在这个时候,听到大殿外有些吵闹,似乎有一群人来了,他们张望出去,发现是一群年轻人,但是他们都背着枪,这让他们吓住了。
年轻人们发现大殿里有人,有点诧异,不过看到他们有点惊恐的样子,领头的青年马上解释,他们只是一群学生,在完成实习任务,到这里来宿营的。
带着枪,只不过是防范不测而已,山西现在不算是很安全。
听到青年的解释,几人又观察到这些年轻人除了背着枪以外,确实都比较像学生,才放下心来,躲到大殿佛像后面的家眷和小孩子们,也才敢跑出来。
学生中有几个姑娘,看到小孩子,就高兴了起来,她们纷纷从包中拿出自己带的零食,分给小孩子们,很快大殿里就开始充满小孩子的欢声笑语了。
男青年们安静地坐在一边,他们点起了火堆,开始热饭。
其中一位比较成熟的青年,却一直盯着林徽因,他看着她面熟,但是天黑了,光是火堆他看不太清楚。
盯了一会,还是觉得她应该就是林先生,于是他站起身来,走到林徽因他们面前,然后试探地问了一下:
“您是林徽因林先生吗?”
林徽因很吃惊,这群人里面居然有人认识她?她看了看男青年,没有什么印象。
回答说:“是的,我就是林徽因。
您是……?”
男青年高兴地说:“林先生好!
我曾经在东北大学读书,您曾经给我们上过《雕饰史》的课。”
这下子,林徽因非常高兴,原来还真的有她的学生。
她和梁思成在东北大学的时间不长,上过的课也不多,居然还有学生记得她。
其实很自然,如果是梁思成,这些学生多半不会记得他的容貌了,除非是很亲近的内弟子。
但是对于林徽因,尤其是男性的学生,自然都是记忆深刻,在那个年代,这样美貌与智慧并重的女性,可不多见。
她离开东北大学之后,多少男学生,还是念念不忘的。
她和这位男青年交谈了起来,不一会,梁思成他们也安静地坐在边上,而一些青年也都坐在他们附近,听着他们的谈话。
男青年叫吕樵,东北人,918事变后,他无法容忍自己变成亡国奴,从东北跑了出来,几番周折后,在西华安定了下来。
他也是这次实习的带队老师之一。
吕樵与林徽因一起,回忆了东北大学的点点滴滴,那些大学里快乐的事情。
然后谈话开始变得沉重,吕樵又悲愤地回忆起918之后东北的悲惨,他从东北逃亡的故事。
对比现在华北遭到的威胁,让周围的人们都安静了下来,大家的脸上都充满了愤怒。
情绪平静后,话题逐渐转向了西华。
吕樵告诉林徽因,西华的部队已经开始大规模地进入山西,晋绥军现在也不敢对西华部队下手,西华正在做阎锡山的工作,希望他们能和平地加入到西华抗日的行列中来。
所以现在山西的很多地区,西华的人员都已经可以出入。
这一次,他们带的是新成立不久“西北大学”
营建系的学生,来各地访问中国的古建筑,山西是我国唐宋建筑最多的地区之一,自然是主要目标。
听到这些学生居然是他们的本行营建系的学生,梁思诚、林徽因,以及营造学社考察组的其它同仁,都非常高兴,这是国家的传承啊。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