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热天中文网】地址:https://www.rtzw.net
忆香说:“就这样空着肚子去?”
竹逸笑着说:“贫僧已让人备下素面,再让道人携酒盒随我们同去。”
吃完面,一行人徒步而行。
路过高义园时,云客想去观赏白云精舍,于是一行人又折进了白云精舍。
刚进门就座不久,一位僧人慢慢走出来,向云客拱手说:“两个月不曾见教,城中可有什么新闻?巡抚大人还在不在衙门?”
忆香忽地起身骂道:“秃驴!”
便拂袖出门而去。
我和星烂忍住笑,起身紧随忆香出了门。
云客和竹逸和尚与那僧人客套了几句,也告辞了出来。
高义园便是范仲淹的墓地,白云精舍就在它的旁边。
只见一座轩房正对一面峭壁,峭壁上悬挂着藤萝,下方凿出一丈多宽的水潭,一泓碧水清澈见底,有金鱼在水中摆尾畅游,潭名“钵盂泉”
。
旁边陈列着竹制茶具和简易炉灶。
此地的位置极其幽僻。
转到轩后,于万绿丛中可俯瞰范园的全貌。
可惜的是僧人俗不可耐,让人难有久坐细赏的兴致。
于是,我们离开此地,继续前行。
从上沙村经过鸡笼山,便是昔年我与鸿干登高的地方了。
可叹风物依旧,鸿干已逝,往昔与今时交映在心中眼底,让人感慨万端。
正在惆怅间,一道湍急的山溪流泉忽然在前方阻住了去路,此时,三五个正在附近乱草丛中挖山菌的村童抬起头来,对我们露出纯真好奇的笑容,似乎诧异这么多人居然会来到这样偏僻的地方。
我们向他们询问到无隐庵怎么走,村童说:“前面水更大,不能通行。
请你们退回几步,翻过山岭,向南有一条小路,从小路可以到。”
我们按照村童的指点,翻过山岭向南走了一里多路,接下来越往前,越是竹树丛杂群山环绕,山路上绿草如茵,不见人影踪迹。
竹逸和尚走走停停,四顾徘徊辨认,自言自语地说:“好象就是在这里呀,但山路已经分辨不清了,怎么办呢?”
我蹲下身仔细观察,在千竿翠竹中,隐隐看见不远处有一些乱石墙舍,于是我拨开丛竹,横穿而入,进去后四处寻找,终于找到一扇门,门上写着:“无隐禅院,某年月日南园老人彭某重修”
,众人大喜过望地说:“如果不是你,此地可就成了被人遗忘的桃花源了!”
山门紧紧关闭着,我们敲了很久,也没有人回应。
忽然,旁边另外一扇门“吱呀”
一声开了,一位衣裳褴褛的少年从门内走出来,少年脸色蜡黄,脚上趿着一双破烂的鞋子。
少年问:“客官来此有什么事吗?”
竹逸和尚向少年行了个稽首礼说:“听说此地幽静,我们十分仰慕,特地来瞻仰游赏。”
少年说:“这么一个山穷水恶之地,僧人早都离开了,没有人接待你们,请另寻别处游玩吧。”
说完,便要关门进屋。
云客急忙上前阻止,许诺如果他开门让我们进去一游,必当酬谢。
少年笑着说:“我这里连茶叶都没有,只怕怠慢了客官,哪里还敢奢望酬谢啊!”
却是同意了让我们进门参观。
山门一开,一尊佛像立即映入眼帘。
放眼看去,金黄光亮的佛像与林中绿阴相映;庭院的台阶和基石上,积满了如绿色锦绣的青苔;大殿后的台阶,因坡度陡峭看上去更像一堵墙,两旁有石栏杆环绕相护。
沿台阶向西,有一块形似馒头的大石,高约两丈,一些细竹环绕栽植在大石底部。
再由西向北行走,经一条斜斜的长廊拾级而上,便看见会客厅的三根楹柱紧对着大石的方向。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