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热天中文网】地址:https://www.rtzw.net
布纹里的光阴林姨总说她的布店在呼吸。
不是木尺划过布匹的沙沙声,也不是剪刀裁开棉线的轻响,是货架上那匹1985年的牡丹绸缎,是抽屉里压着的旧布票,是窗台裂缝里嵌着的半截线头。
今年立冬那天,布店的裁布台突然卡住了。
松木台面卡在滑轨上,像块嵌在柜台上的船板。
林姨踩着木凳去调滑轮,蓝布衫的口袋里掉出片松针。
“1999年也有这样的寒风,”
她往轨道里抹蜂蜡,“那时候你外婆在里间缝被面,我蹲在台案前量尺寸,裁布台就是这样咯吱咯吱,像在数落在玻璃窗上的雪粒。”
卸下的滑轨里滚出粒棉籽。
林姨捏在指尖搓了搓,忽然笑出声。
说这是我七岁时塞进去的,那天跟着去轧棉厂,我偷偷藏了一把棉籽,一把撒进了菜园,一把就塞进了轨道的缝隙。
“你说要给裁布台喂点软的,不然它总把布匹裁得生硬。”
我蹲在地上捡木屑,发现台案刻着行小字:1978123。
这串数字在木纹里藏了四十多年,像条冻在冰里的棉线。
林姨说这是布店开张时凿的,当时镇上有三家布店,她选了光线最匀的这间。
“那时候觉得日子要过得体面,连针脚都得透着光。”
修缝纫机的师傅来那天,林姨翻出个竹篮。
里面没有工具,是用红头绳捆着的布样,是泛黄的定货单,是外婆去苏州进货带回的刺绣线,线轴都磨成了椭圆。
“这捆丝线是你母亲结婚时用的,”
她抽出根孔雀蓝丝线,“那时候总在深夜赶制嫁衣,缝纫机卡线时,就把丝线绕在手指上转,说这样能沾点喜气。”
师傅给机头上油时,墙角的座钟突然“当”
地响了一声。
像谁在空屋里弹了下棉絮。
林姨的手指顿了顿,摸到货架侧面的刻痕——那是2008年雪灾时,顾客抱着布料撞出的凹痕。
“当时以为货架要散架,”
她用指腹摩挲着凹痕,“没想到冻裂的是屋檐的冰棱,布店在暖烘烘的屋里还能开张,就是裁布刀的声音变沉了,像个喝了姜茶的老人。”
裁布台重新滑动时,暮色正好漫过布帘。
林姨把棉籽埋进花盆,说要留着给裁布台当念想。
我看着木尺划过布匹带起的棉絮,忽然明白裁布台丈量的从来不是尺寸。
它在丈量新生儿的襁褓,丈量新人的喜服,丈量老人的寿衣,把所有被岁月磨损的温情,都缝进布纹的褶皱里。
现在布店的缝纫机又开始嗒嗒作响,比从前更沉稳。
有时深夜路过,能看见窗纸上晃动的灯影,像块浸了月光的绸缎。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