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热天中文网】地址:https://www.rtzw.net
本来燕京百姓在辽人统治下过了两百年,早已接受辽国的习俗,哪会如他二人所想,自认为蛮夷?如今辽朝也是正统,与宋南北相立,他们日子也平定安稳,自然不愿叛国。
显然他君臣两个有些想当然了。
赵佶白天夜里发愁,他当初已经把金人使者糊弄回国,就是为了不和金国联盟,自己独吞燕云,却没想燕京不是那么好得的,这要如何是好?难不成还要重启合约?
那可不行!
赵佶又回忆往昔,当初他与童贯将此北狩之计分为上中下三策,上策便是招降百姓,不战而屈人之兵;中策乃是劝降敌敌方将领,若是燕京首领能归降,便也能顺利收复;下策便是与辽国真刀实枪地比拼了,不到万不得已,赵佶和童贯都不想发兵讨伐。
童贯是因为知道自己几把刷子,是以前两月到了燕京,巡查河北军军营之后便上奏陛下,言“河朔将兵骄惰,不练阵敌军,须之用百无一有……军粮见在粗不堪食,须旋舂簸仅得其半……将输费力,兵器甚阙……”
洋洋洒洒写了好几页纸。
总之就是说河北这地方一百多年没打仗了,要军纪军纪涣散,要军粮军粮没有,武器短缺,城防缺失,要用这样的军队攻打辽国,恐怕咱们要倒霉。
他也不是编瞎话,河北确实如此,整个大宋承平百年,除了他的西北军,哪有什么有战力的军队?
而赵佶心中有些动摇,除了军备之外,最重要的却是因为不太相信童贯的本领。
近年宫中总有流言蜚语,言童贯在外,君命有所不受,总是做些陛下不允许的事,实在大逆不道!
其实这些事情赵佶早就知道,只是并不在意,他一向是个大度君王,愿意体恤臣子,不会过于苛刻,只是近年来传言愈演愈盛,竟然有人说童贯在西夏战败之后,隐瞒消息不报,反而呈上捷报。
如此大逆不道之事,真是童贯做得出来的?赵佶耳中听着谣言,心中却不敢确定,又不愿去问童贯,他自己身在宫中耳目不通,消息不畅,只在心中疑神疑鬼,着实叫人心累。
赵佶看着宫中落花,又深深叹气,如此为国家大事思虑,他这一年来,身形削减,鬓边白发都多了几根,真真是粉花落尽,减尽风流呀。
身边内侍见皇帝如此忧愁,上前劝慰道:“陛下如今日理万机,可也要畅快心智才好如,可要到西边园子去看看?”
这说得是赵佶新建的园子,原本因为东南造反停工了一阵,后又逐渐建起,如今砖石都已铺好,剩下的便是规划园林,正是让人心志畅快的阶段,赵佶听了,欣然前往。
*
与此同时,白山黑水之地,完颜阿骨打部落也在建设宫殿。
忙忙碌碌的匠人和奴隶都是从辽国掳掠而来,此时正值早秋,天气正暖和,宫殿也建了一多半。
女真人拿着鞭子在一边监工,还有贵族之子在附近玩闹,他们追逐嬉戏,笑声和喊声此起彼伏,不时惊起一群群栖息在附近的飞鸟。
他们中最小的不过七八岁,最大的也不过十四五岁,一个个身着色彩鲜艳的皮袍锦袍,腰间系着短刀,头戴毡帽,身上有金银饰,细看十分奢华。
粘罕与完颜宗盛来此随皇帝阿骨打视察宫殿,见此情形眉头紧皱,“我女真强盛,靠的就是部众团结一心,现在这些贵族之子穿戴豪奢,要是互相攀比,坏了部众团结,岂不是祸事!”
他们一连攻下辽国几州,所抢夺来的战利品无数,有金银财宝,也有锦缎、女人、马匹、奴隶,还有大王指定要的各色匠人、文人,以及一箱箱的书籍。
得益于此,部落在短时间内就富裕起来,虽从前贵族也不缺吃穿,可断不会像如今这样人人锦缎。
完颜阿骨打听了却没太在意,完颜宗盛对粘罕说道:“使者回来后讲述南国之事,那里的百姓也个个穿戴豪奢,还佩戴琉璃器,这也算不得什么。”
粘罕却说道:“就是因为南国人华服美酒,因此才孱弱,他国土南面造反,可见也不是坚若磐石,只可惜我金国如今还未攻下辽国,若是边境安定,趁他南边造反,打到开封也不在话下!”
第182章以退为进
阿骨打闻言看了粘罕一眼,说道:“不要小瞧敌人,南国伫立百年,岂能如你所说孱弱至此?他也不必为使者一事总是愤愤不平,他大宋是与我等推诿联合之事,只是条件没谈拢。
我们便自己攻辽,没宋国助力,也能攻破。”
更何况他完颜阿骨打从前不过一个部落首领,虽然建国,却也没想能吞并大辽。
直到宋使到来给了他信心,一路西行攻破辽国数州,如今回首,岂不是天神启示?
他看着两个下属,幽幽说道:“强宋不可小觑,如今宋朝拿我们当朋友,我们便趁机壮大,这才是道理。
他宋朝此时不与我们联合,待到我大金壮大起来,他们也要重新再想了。”
几人说着话,看着宫殿旁在一起玩耍的小勇士,他们正在玩着女真古老的游戏,模仿捕猎,一人如狼似虎把另一个少年扑倒在地,完颜阿骨打哈哈笑道:“我女真强盛,皆赖于此,百年即可比肩辽宋,粘罕不必担忧!”
*
汴京城中,赵佶建了几天园子,心里颇为畅快,之前心中的郁结也消散了,只因他想出了个两全其美的法子。
既然许多人说童贯假传捷报,那在他军中派个监军不就行了。
之前他总觉得童贯一介宦官,是他赵家家仆,因此不必怀有戒心,可这几日与梁师成一同游赏园林,赵佶却突然觉得童贯纵然是宦官,想必也有建功立业之心,如此一来便不能同日而语。
因此干脆把蔡攸派给他,这样此事岂不迎刃而解?
至于潘卿家,赵佶更不明白为何总有人看不惯潘邓,潘邓此人虽然既不是宫内宦官,也不是他赵家人,可此人无父无母,乃是他一手提拔起来忠君之臣,到了金銮殿上第一件事就是感念皇恩,这些年来为他出使北地,东平梁山的,他如何能有二心?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