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热天中文网】地址:https://www.rtzw.net
与此同时朝堂另派查案组南下苏州彻查此案,潘节度使留守苏州城,招待到此的官员,并配合官员查案。
一直到了二月份,苏州府迎来新太守,乃是元丰三年进士俞道远。
俞大人一路风尘仆仆赶来苏州,刚一面见潘节度使,就走上前去,伸出两手扶住潘邓双臂,笑道:“都说潘节度使年纪轻轻就身居高位,老夫今日一见,果真是少年英才,国之栋梁!”
潘邓看着面前俞大人满头银发,走路还有些颤颤巍巍的,下意识地也两手扶着他,问道:“老父母高龄?”
俞道远哈哈大笑:“比你老师年长二八而已,老夫这是刚下了船,脚已在地上,身子却还在晃悠,不打紧!
平日里健步如飞!”
潘邓扒着手指头算算,算出这老头已经六十多岁了,搁在前世已是退休的年纪,到了这大宋朝,反而要千里迢迢来上任,真是辛苦。
府尹到了苏州府,苏州府通判邢名扬也在众位同僚相助之下翻了案,至此苏州府有了两位上官,总算步入正轨。
待到二月底,来此查案的大臣都随着运河北上了,潘邓之前听从老师吩咐写的乞求回京的奏书也被批准。
他将梁山军整治一番,由林冲领军于苏州府驻扎,听苏州府府尹派遣,并于广德军就粮。
此地广德军士兵也交给禁军首领王昭德看管,不日便由王统领领军西行,到广德军驻扎。
这次江南大体平定,他也能安心北上回京了。
第213章加封国公
三月初春意渐浓,东京城内一片祥和,广德军节度使潘邓奉旨归京。
此前郓王回京时,宫中已办过一场盛大的庆功宴。
然而潘节度使此番回京,意义非凡,功绩也更加显赫——他率军平定了方腊叛乱,收复江南八州,此乃是保卫社稷之功,必也要再开庆功宴。
宫内上下忙碌起来,加急准备菜肴酒水,筹备第二场庆功宴。
开封府尹也闻弦知意,得知是太师弟子回京,早早安排妥当,划定了道路,又叫衙役安排了百姓夹道欢迎,以示隆重。
那开封府衙役与潘节度使都相熟的,哪有不用心准备的?早在陈太师权知开封府时,那潘节度使还是潘司录官呢,带着他们大家伙在辟雍旁边建图书馆,彼时颇有同僚之情,而现在小潘大人已成了朝中重臣,当真是此一时彼一时,众人一边感慨,一边安排了道路,叫了百姓,又去准备节度使归京仪仗。
三月初五,潘邓踏入东京城,汴京城的百姓怎能错过这个热闹,甭管是否接到府衙安排,都纷纷涌上街头,争相一睹这少年将军的风采,一时间街上纷纷欢呼雀跃,好不热闹。
仪仗一路行至皇宫,潘邓入宫觐见,文武百官侍立,潘节度使径直来到皇帝面前,躬身行礼,双手奉上白莲军旗帜和白莲军首领配刀,朗声说道:“臣潘邓奉旨平叛,历经数月苦战,终于荡平白莲军,如今叛乱已定,天下太平,今将叛军旗帜与兵器呈上,献与陛下。”
皇帝双手接过两物,神色庄重,转身向明堂走去,众臣紧随其后,到了明堂,只见皇帝将二物奉于祖宗神位前,躬身禀告:“祖宗在上,江南叛乱已平,朕奉天命而行,忠臣良将浴血奋战,终将叛乱平息,今日特来告慰先人。
我朝江山社稷稳固,皆赖祖宗庇佑,愿祖宗在天之灵佑我大宋国泰民安,万世昌隆。”
众臣肃立一旁,心中感慨万千,他们虽人在东京城中,却都是通过战报目睹了这场叛乱从起势到平定的全程,深知其中艰难险阻。
如今看到皇帝将战利品奉于祖宗神位前,心中也不由得涌起欣慰之情,余深忍不住低声叹道:“……我朝之幸也。”
待到祭拜完毕,众人又回到紫宸殿,此时诸位大臣便不像刚才一样形容肃穆,而是面上轻松,入殿参加庆功宴了。
殿内早已摆满了珍馐美馔,宫女们流水般地献上菜肴,过了一会儿又撤下重新上菜,一酒两肴,规格极高。
皇帝端坐主位,向潘邓举杯道:“潘卿家平定江南,功在社稷,此杯酒朕与卿共饮,以贺大功告成!”
潘邓连忙起身,一饮而尽,“臣幸不辱命,皆赖陛下洪福庇佑,众将士奋勇杀敌,臣不敢独享此功。”
众人齐齐饮了一杯,宫女们又如流水一样将案上两菜撤了,重新端上来两个。
赵佶甚是欣慰,今日明堂祭祖,终于将他心中一块大石掀起了,有此少年英才平定江南,实乃社稷之福!
他看看左面潘卿,又瞅瞅右面陈太师,有此忠臣良将,大宋社稷何愁不安定?简直是想不安定都不行!
赵佶哈哈一笑,而后对潘卿家说道:“卿家于社稷有功,一众赏赐宫中已备好,只是还不知卿家属意何处,朕也好为卿家升上一升呀。”
潘邓拱手道:“陛下过奖,臣不敢居功,一切都听陛下安排。”
赵佶点了点头说道:“朕已与众卿商议,你平南有功,功勋卓著,如今擢升你为同知枢密院事,如何?”
潘邓微微一愣,与老师对视一眼,随即拱手道:“陛下,臣虽有微功,但如此重任,臣恐难胜任。”
同知枢密院事,即是枢密院二把手,宋朝枢密院与宰相共掌军权,做了枢密副使,一只脚便已踏入二府。
可是,如今的枢密院使是童贯呀!
皇帝摆手道:“潘卿家不必过谦,卿家虽年纪尚轻,却沉稳持重,朕信得过你!”
潘邓如何还能再说其他?连忙谢恩:“臣谢过陛下!”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