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热天中文网】地址:https://www.rtzw.net
袁县令便明白了大人之意,拱手听令。
潘邓又问道:“县令这些日子提高米价,确实解了宜兴燃眉之急,更为府中添了生机,大人何出此策?”
袁县令听了自家堂弟的计策被大人夸赞,自己也与有荣焉,这些问题难不他,他挺直腰板说道:“下官曾听闻大人于东平办蹴鞠赛一事,得知如今东平早已是赫赫有名的北方大府,可见此法绝妙,下官便想到范公赈灾,纵民竞渡,日出便游西湖,是以杭州百姓空巷出游,因此得救。
今潘大人于东平府所做的事,岂不与当年范公所作相同?”
他先拍了一波马屁,之后又说道:“……下官此次便是学了范公哄抬米价,而等商人都到我宜兴城中,粮食增多,米价自然又会降下来,得利的便是我宜兴灾民了。”
潘邓点点头,十分赞赏,又问道:“如今困境暂缓,大人可曾想过广德军流民该如何收拢?”
袁县令磕巴住了,过了一会儿说道:“自然是听从宣抚使大人安排,将他们都招到西边场里。”
潘邓又问:“我得广德军禁军军籍,见逃兵有三千人之众,大人如何区分?”
袁县令想了半天也没想出什么好计策来,拿袖子擦擦额头上的汗说道:“容下官回府衙中想一想。”
潘邓点点头,起身拍拍他的肩膀,语重心长地说道:“大人高才,宜兴城百废待兴,百姓们都指着大人拿主意呢。”
袁县令忙不迭的点头,出了宣抚使府上,一溜烟的就往县衙走。
他堂弟还在外边替他会见宜兴城小作坊主,还没回归呢。
袁常谨伸着脑袋等了半天,才见堂弟回来,凑上前去和他说了今天的事。
袁常棣若有所思,“他真这么说?”
袁常谨点点头,又叹了一口气,“兄长说句实在话,我这心里也不愿占了你的功劳,今日大人夸我高才,还说这县中百姓都靠我一个人,我既觉得身上担子沉重,又想着自己是靠着二哥你的计策治县,心里好惭愧。”
袁常棣揉揉眉心,说道:“潘大人位高权重,每天日理万机的,堂兄日后若是没有什么大事,还是不要去潘大人跟前晃悠了。”
袁常谨说道:“那流民的事?”
袁常棣说道:“我自有办法。”
袁常谨不乐意了,“这叫什么话?你有什么办法,先与我商议一番呀。”
袁常棣便把心中所想一一道来。
袁县令想了半晌,“这……是否有些仓促了?咱们人手可够用?”
袁常棣说道:“大人有令,怎能不从?人手不够你便再去信一封吧。”
“啊?”
袁县令说道:“还叫我给老家写信?我上回写信叫你来宜兴城,已被我爷骂个狗血喷头!”
袁常棣说道:“那便别给祖父去信了,左右大堂兄在家闲来无事,每日里不是和嫂嫂游山赏花,就是和侄儿钓鱼看鸟,你直接给他写就是。”
二人对视一眼,袁县令深觉此法可行。
*
宜兴城中近一个月来十分热闹,不光城里边熙熙攘攘,还有周边乡下挑着扁担来城中卖土货的,每日清晨城门还没开,就能见在外面排了好长一队。
一个月之前,周边不知什么时候有流言传出,说宜兴城如今蒙受大灾,粮价飞涨,又经府尹确实高价收了几石粮食,是以频频有商人到宜兴来,想要碰碰运气,拿了本地粮食、杂货来此贩卖。
却没想来到宜兴之后,粮价确实高了几天,可随着来此售粮的人越来越多,价格渐渐往下跌,最终竟然比寻常价钱还低了!
众商人纷纷大呼来晚了,没赶上好时候。
可价格虽然低了,却也不能再把粮食拉回去,只因他们走商来回两趟,都要有货物往来,才能有得赚,要是就把货这么拉回去了,岂不是赔得底掉!
外加宜兴城物价不高,此地又正好有宜兴好干货四样,分别是雪芽,豆腐干,百合干和鱼干,既是好味特产,价格又比别处低,走时带上一车,回到家乡再卖十分划算。
是以只要价钱还说得过去,大家伙都尽快把手中的米粮甩卖了,开始收新货。
有些商人还嫌城里价高,要自己捡漏,亲自挨家挨户去乡下收货的,这种商人自然要雇两个短工。
这宜兴城说来奇怪,竟然有专门雇短工的地方,还不是经大牙转手,而是在城北集市角落,有一处空地,上面用竹竿扎的牌楼,上书“人才市场”
四个大字。
在那儿等候的都是一水的汉子,且看起来都很年轻,只要有掌柜的在那跟前吆喝一声,“短工日结,一天二十五文!”
就会有人凑上前去,不一会儿就能带走几个。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