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热天中文网】地址:https://www.rtzw.net
海青颇感意外:乐亭不是地名吗?直隶省乐亭县,那里原先没有唱大鼓的。
有,但乐亭当地的鼓书跟天津、北京唱的乐亭大鼓根本不是一回事。
咱这边流行的乐亭大鼓起源于京郊的平谷县,只不过曲调更优美,因为用梨花片伴奏,所以又叫&lso;铁片大鼓&rso;。
我又不明白了。
鼓书艺人手里打的铜片、铁片,为什么叫&lso;梨花片&rso;?形状也不像梨花呀。
&lso;梨花片&rso;是好听的叫法,其实是&lso;犁铧片&rso;。
那是什么东西?
不愧是大户人家的少爷,衣来伸手,饭来张口,连这都不懂。
犁铧是农具,耕地翻土用的,若是田里有石头、瓦块之类的硬东西,一不留神就把犁头崩了,折断的碎片敲起来声音清脆,索性拿它当乐器,唱曲时打节拍。
如今艺人用的片都是专门找匠人做的,半月形,有的非常讲究,只不过沿用老年间的旧称,还叫犁铧片。
原来如此。
海青不住点头‐‐不单书本上的是学问,世俗民情更是学问。
说到这儿,苦瓜勾起一桩烦心事:自从新曲种、新节目兴起,女艺人越来越多。
当年我刚开始学艺时哪有什么女艺人,顶多是妓院的歌手在落子馆唱小曲,跟我们井水不犯河水。
不过就是这七八年光景,各处园子都有了女艺人,一个个花枝招展、燕语莺声,只要她们登台,观众就跟扎了吗啡针一样,扯着脖子叫好。
有一次我在茶楼演《大保镖》,连说带比画,累得一身汗也没要下几个好;我后场那个唱大鼓的,上台半个字还没唱,朝下面抛个媚眼儿,顿时满堂彩,这玩意儿上哪儿讲理去?像《独占花魁》这类段子也是为了配合女艺人,她们搽胭脂抹粉,穿旗袍,烫着头,跟唱词里的花魁一个打扮,这样的节目能不叫座吗?唉!
辛苦学艺不如盘儿尖条儿顺,照这样发展,以后长我这副模样的还有活路吗?真是
苦瓜兀自唠叨着,海青却已走神儿,不由自主地往东边瞧‐‐事有凑巧,此刻就来了一位盘儿尖条儿顺的时髦女郎。
那女子袅袅婷婷坐在洋车上,瓜子脸白嫩嫩,通关鼻梁,双眼皮,烫着燕尾式卷发,涂着醒目的口红;身穿玫瑰紫的丝绒旗袍,前襟绽放着一朵金线刺绣的牡丹花,肩上搭着米色围巾,露出雪白的臂膀,越发显得她身材匀称、体态窈窕;再往下瞧,旗袍的开衩直到大腿,淡黄的丝袜,一双尖尖巧巧的新式高跟鞋,在美艳之余又给她添了几分诱惑力;挎着小皮包,嫣然一笑百媚生,跟《独占花魁》里唱的一样。
三不管地方杂,不单有艺人和小贩,还有市井无赖、地痞流氓,罕有女子敢如此招摇。
她乘洋车在街上一过,引得众人纷纷侧目,好个亮眼的摩登女郎!
有个挑扁担卖水果的瞧她出了神,不小心绊个大马趴,滚了一地的苹果、石榴;有个剃头的瞧她出了神,一刀下去竟把客人的眉毛刮了;还有个炸馃子的也看她,糊里糊涂把擀面杖扔油锅里啦!
海青何尝不是两眼发直?一来觉得这女子漂亮,二来似乎曾在哪里见过。
却见那洋车渐渐跑近,竟是直奔茶摊而来,眨眼间已停到面前。
海青这才想起‐‐她不是唱大鼓的小翠宝吗?
小翠宝自幼被一对牙行的夫妇收养,不到十岁就在茶馆卖唱,一开始是学唱时调、莲花落,后来专攻梅花大鼓。
她颇具天赋,又肯下苦功夫,渐渐在三不管有了名气,尤其近几年出落得美丽动人,色艺双绝,怎能不叫座?如今她不仅在多家曲艺园子献艺,还经常应邀前往堂会演出,年纪轻轻已是知名艺人,风头直追梅花鼓王金万昌。
海青又忆起,两个月前翠宝和苦瓜都在同乐茶楼献艺,她的场次就排在苦瓜后面,如此说来,令苦瓜郁闷不已的女艺人岂不就是她?想至此回头一看,苦瓜满脸堆笑,嘴咧得快到后脑勺了,又是招手又是打趣:哟!
刚才我还纳闷儿,怎么&lso;三不管&rso;这破地方突然霞光万道、瑞彩千条,一股仙气儿直撞我脑门儿,原来是大美人来啦!
我的宝姐姐,咱可有日子没见了,近来可好?
海青窃笑‐‐心里嫉妒,见面却甜言蜜语,变脸比翻书还快,不愧是老江湖!
小翠宝充耳不闻,依旧倚在洋车上,直到车夫撂下车把,恭恭敬敬地退到一旁伸手相搀,她才慢悠悠起身,扶着车夫手臂款款走下来;双脚刚落地就掏出帕子擦手,似乎是嫌车夫身上不干净,好一副娇贵样儿,磨蹭好一阵子才抬头,轻轻扫了一眼苦瓜:你叫我什么?宝姐姐?拿自己当贾宝玉呀,也不找块镜子照照自己。
她的嗓音甜甜的、柔柔的,初听感觉有点儿沙哑,却仿佛有股磁力,能把大家的耳朵牢牢吸住。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