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热天中文网】地址:https://www.rtzw.net
第159章
直到火车变成天际线上的一个小黑点,彻底消失在视野里,顾秋月才缓缓收回视线,压下心头翻涌的酸涩,低头亲了亲双双和华华的脸颊,“爸爸去保护大家了。”
她对孩子们,也对自己说,“妈妈也要去上学,学好多好多本事。”
回到学校,生活仿佛被按下了快进键。
家、学校、图书馆、宿舍,顾秋月的脚步更加匆忙,却目标明确,她将那份离别的思念,化作了书桌前更持久的灯火,化作了笔记本上更密集的字迹。
夜深人静,孩子们睡熟后,书桌就成了她的主战场,橘黄的台灯下,一边是摊开的经济学大部头和待翻译的专业稿件,另一边则是她反复修改的小说稿纸,编辑“林”
那句“文笔尚需锤炼,细节可更丰满”
的评语,像一盏小小的指路明灯。
通信,成了连接千里之外两颗心最温暖的纽带。
谢时屿的信总是很准时,信封上是刚劲有力的部队番号地址,信纸展开,内容却并非全是铁血豪情,他会详细描述驻地家属院那个“家”
,会抱怨食堂大师傅偶尔发挥失常的饭菜(“想念你熬的鸡汤了”
),会笨拙地询问华华和双双又长了几个牙。
当然,也少不了汇报他的复健进展“拐杖用得少了,军医说骨头长得很好”
。
他的信,字里行间是平淡的日常,却处处透着烟火气的温情和对家的眷恋。
顾秋月的回信则像一幅细腻的工笔画,她描绘校园秋日梧桐叶落的金黄地毯,讲述课堂上教授们引人入胜的观点交锋,分享旁听文学系大课时听到的精彩分析,也絮叨着孩子们的趣事。
她甚至会在信末附上几片压得平整的、带着金边的梧桐叶。
在一次厚厚的回信中,顾秋月第一次清晰地向谢时屿勾勒了自己的“三年规划”
,并在未尾非常沮丧地表示,她去教务处问过,学校允许优秀学生至少要花三年在本科,这打破了她原先设想大二就去申请考研的计划。
信寄出后,顾秋月心里有些忐忑,不知自己的“野心”
在他眼里是否太过不切实际。
很快,谢时屿的回信来了。
信封比平时更厚实些。
展开信纸,开头便是他力透纸背的肯定:
“月月:来信收到,规划详阅,甚好!
目标清晰,步骤分明,既然学校有规定,你就安心学习,就当是巩固所学,心急吃不了热豆腐!
记住,身体是革命的本钱,别熬得太狠。
‘蜂鸟’亦有进展,勿念。
家中一切有我津贴支撑,你安心求学、创作。
期待你每一阶段的捷报!
——时屿”
随信还夹着一张小小的、他自己画的简笔画——一只展翅欲飞的小鸟,旁边歪歪扭扭地写着“青梧加油!”
(显然是模仿顾秋月信里的笔名)。
这笨拙却充满心意的鼓励,让顾秋月捧着信纸笑了许久,眼眶也微微发热。
他的支持,永远是她最坚实的后盾。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