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热天中文网】地址:https://www.rtzw.net
洪熙十二年八月十九,第一场秋雨带着漠北的凉意,悄无声息地笼罩了黄河。
细密的雨丝打在明军的甲胄上,溅起细碎的水花,也打湿了瓦剌营垒的毡帐,让空气里弥漫着潮湿的血腥味。
也先坐在主营的狼皮毯上,指尖捻着湿透的胡须,帐外传来各部首领压抑的叹息——南下以来,他已折损一万余人,投降的俘虏更是让草原各部心痛不已,那些曾叫嚣着“饮马黄河”
的豪言,此刻听来只剩讽刺。
“汉家有如此之帅才、将才,吾其难矣。”
也先的声音沙哑,目光扫过帐内垂首的首领们,“昔年徐达、常遇春破我大元数十万雄兵,今日朱瞻基、朱勇之勇,不亚于前人。”
他想起朱瞻基在乱军中横槊立马的身影,想起朱勇腰斩阿太时的决绝,突然觉得这场南下之战,从一开始就太过理想主义。
帐内的沉默像秋雨般沉重。
有个白发首领听到“徐达、常遇春”
的名字,突然捂住脸无声落泪——他的祖父曾随元顺帝北逃,常说那两位汉将的铁骑如何踏破草原。
其他首领也低着头,没人再喊“杀进关中”
,连最嗜战的阿失帖木儿都只是咬着牙,甲胄上的血痕被雨水泡得发乌。
明军大营里,气氛同样紧绷。
朱瞻基站在帅帐的地图前,指尖划过标注着“伤亡”
的红圈——八万主力中的精锐骑兵折损近半,那些曾随他冲锋的淮军重骑,如今只剩零星几人;火器营的弹药库空了大半,柳升送来的清单上,开花弹的数量已不足战前的三成。
“山西的粮道还能通吗?”
他问向负责后勤的官员。
“回殿下,山西连日秋雨,官道泥泞难行,粮车要比往日慢三成。”
官员的声音带着焦虑,“火器营的铅弹和硫磺,至少要等五天才能运到。”
朱瞻基的眉头拧得更紧。
帐外传来伤兵的呻吟,那些被抬回大营的士兵,不少人缺胳膊断腿,医官们正用锯子截肢,惨叫声穿透雨幕,听得人心头发颤。
他知道,明军虽占上风,却已是强弩之末。
八月二十一日,雨势稍歇,双方在长达二十多里的战线上再次厮杀。
瓦剌的三万大军像被逼到绝境的狼群,嘶吼着冲向明军阵中;六万明军则结成钢铁方阵,用长矛与火枪回应着疯狂的冲击。
战线上,刀光剑影与铅弹火光交织,人马的尸体在泥泞中堆叠,血水顺着地势流淌,与雨水汇成暗红的溪流。
仅仅两天,瓦剌就又添一万两千具尸体,南下大军过半失去战斗力,也先手中的可用之兵只剩一万八千余人,且多是疲惫不堪的老弱;明军也付出九千多人的伤亡,扣除护送伤员回后方的兵力,能战之兵骤降到五万,不少士兵的甲胄上满是缺口,手里的兵器都快握不住。
秋雨再次落下时,双方不约而同地停了手。
明军的方阵依旧严整,却没了前几日的锐气;瓦剌的骑兵散落在荒原上,连举刀的力气都快没了。
“粮食还能撑几天?”
也先问向亲卫,声音里带着不易察觉的颤抖。
“回大汗,从陕西抢的粮草早没了,各部落凑的粮食和肉,最多还能撑十天。”
亲卫的回答像一盆冷水,浇灭了也先最后一丝斗志。
明军大营里,朱瞻基正看着火器营的弹药清单。
半数火器营已无弹可用,士兵们正用石块和木棍填充防线。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