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热天中文网】地址:https://www.rtzw.net
朱高炽与顾顺妃共度春宵,虽能赏诗听曲,却觉得她过于羞涩拘谨,少了几分情趣;与王淑妃相处,虽能感受活泼朝气,却发现小姑娘阅历太浅,难以说上贴心话。
几番比较下来,他反而愈发觉得赵贵妃的好——她的成熟风韵是岁月沉淀的温柔,她的身姿婀娜藏着恰到好处的风情,尤其是床笫间的承欢尽兴,更是两位新妃难以比拟的周到。
没过多久,朱高炽便又重新依赖上赵贵妃,多数夜晚仍宿在她的寝宫。
有时顾、王二人前来请安,他还会拉着赵贵妃的手笑道:“还是贵妃最懂朕的心思。”
赵贵妃则顺势依偎在他身边,笑得温婉得体,眼底却闪过一丝了然——这场没有硝烟的后宫之争,她早已稳操胜券。
延禧宫的热闹依旧,只是明眼人都看得出,后宫的重心,终究还在这位看似不争不抢的贵妃身上。
随着朱高炽渐渐疏于朝政,朝中文武官员纷纷开始为新皇登基后的自身利益盘算。
太子朱瞻基的东宫派系是其坚定的支持者。
英国公张辅作为朝中重臣,手握兵权,在军中威望颇高,他与兵部侍郎于谦等人暗中行动,致力于巩固兵权,清理军中那些可能对太子不利的异己力量,试图对军队施加全面的控制权和影响力。
他们明白,军队是政权稳定的重要保障,只要掌握了军队,就能在未来的政治格局中占据有利地位。
以杨士奇为首的文官集团高层官员同样站在太子一边。
杨士奇作为内阁首辅,深知权力的重要性,他利用“内阁扩大会议”
这一机制,拉拢各省的地方代表,不断扩大会议的影响力。
同时,他还将那些忠于太子的官员安排到重要岗位上,逐步构建起一个以太子为核心的文官势力网络。
在他看来,只有太子顺利登基,他们这些文官集团才能继续保持现有的地位和权力,并进一步实现政治抱负。
然而,并非所有官员都将宝押在太子身上。
一些仕途不顺的投机官员,如户部主事、工部员外郎等,他们不甘心就此沉沦,便开始私下尝试接触朱高炽的其他儿子。
这些官员心中怀着一丝侥幸,盘算着是否能在新的朝代、新的变局中找到机会,分得一杯羹。
他们认为,如果能够扶持一位新的皇子上位,那么自己就有可能成为新皇的亲信,从而飞黄腾达。
在这段时间里,朝堂表面上依旧呈现出“众臣和谐”
的景象,朝廷的各项事务也都在正常运转,没有出现明显的嫌隙。
但实际上,官员们私下的聚会已经明显增多,书信的往来也变得频繁起来。
各方势力都在暗中角力,试图在这场权力的博弈中占据上风。
锦衣卫和东厂作为皇帝的耳目,在这场政治斗争中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锦衣卫由张武控制,而张武是当朝张皇后的亲弟弟,也是太子朱瞻基的舅舅,他自然是坚定地支持外甥上位。
因此,锦衣卫在暗中也在为太子的利益服务,监视着那些可能对太子不利的人和事。
东厂的掌舵者是司礼监掌印太监王淮,他此时的处境则非常纠结。
一方面,他清楚太子朱瞻基的势力强大,未来登基的可能性极大,继续对太子保持忠诚或许是最明智的选择;另一方面,他又不能忽视皇帝的存在,毕竟皇帝目前仍然掌握着最高权力。
在这种情况下,他的手下有人大胆提议,可以考虑浑水摸鱼,扶持一个傀儡上位,从而学习唐朝那群大宦官掌权。
但这个想法被王淮严词拒绝。
王淮深知,明朝的政治环境与唐朝不同,宦官想要掌权面临着诸多限制和风险,一旦失败,必将万劫不复。
他不敢轻易冒险,只能在太子和皇帝之间小心翼翼地寻找平衡,等待着局势的进一步明朗。
:()大明王朝1424:夺舍明仁宗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