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热天中文网】地址:https://www.rtzw.net
现在物资船那边只留下少数几个部队官兵,其他的都就近去了附近的山地,现在这种情况也顾不得什么山林面积了,经过勘察之后,地势较为平坦的地方,树木都被砍伐干净,准备用来种植粮食。
政府也向各个大型社区的负责人传达了消息,物资船上也张贴了公告,三天之后将全面取消物资免费领取的政策,要求以工换资,有劳动能力的群众必须加入到生产劳动中去,除了家中无劳动力的人群,其他尚能自理的群众,包括70岁以下的老人,都得进行生产辅助工作,比如制造农具之类,以产出来换取物资。
政府在抗灾期间还派出了几队消防和武警官兵下水打捞工业园区的生产机器,到现在能用的已经由专家修理得七七八八了,城北和城西靠山的区域比较多,那里原先有不少养殖场和加工厂,都建在山脚不远处,有些厂房状态较好,还能使用,政府就将修好的机器用船运输到了山脚厂房处,此时也张贴了招工信息,在新厂区工作的群众,除了每周固定的物资发放之外,还会发放新鲜的蔬菜和水果。
童舒家因为租借了社区的办事处,朱成对他们一家特别上心,接到通知后就跑到他家来传达这个消息,问童嵩明需不需要加工厂的名额,毕竟比起种地的话,肯定还是在厂里工作要轻松一些,待遇也好上很多。
一家人一商量,决定让王建业和舒丽去工厂上班,小区后山也被开发了不少地用来种植,童嵩明向朱成要了一块,包给秦加强种,小岛上已经有了种植收割一体化的农机了,秦加强也轻松了不少,再种一块地也没什么。
王杰现在在社区办事处的临时医务室坐诊,自从小区那次发生集体食物中毒事件后,朱成就意识到医生的重要性,在听了林涛说的童舒表哥救了他家双胞胎女儿的事之后,就向王杰提了这个建议,王杰也是没多想就答应了下来。
童舒偶尔还是会跑到别的市区去交易,她的小冲锋舟现在也算是小有名气,因为品种繁多又鲜嫩可口,居然还积累了一批忠实的顾客,每次都会提前在童舒常去的交易点蹲守,即使现在各个市区都已经有自己产出的新鲜蔬菜了,他们依旧愿意拿出一部分的物资和童舒作交换。
-----------
时间过得很快,眨眼间就过去了几个月。
虽然水位一直没有下降,但好在也没有上涨过,再看社会各处,已全然是另一种景象了。
不得不说,人的适应性是真的很强,短短几个月的时间里,人们或自发或在政府的带领下,收集各种木板、树干等等,用绳子捆绑连结起来,做成了一条条简易的水上过道,这些过道连接着物资船和居民们的住所,大家偶尔也能出门逛逛了。
同时,其他产业也应运而生,有专门打捞水下物资变卖的淘金组织,更多的是划着小船、小艇去到各处交易的自由商人,这些商人的出现,也让童舒变得不再突兀。
办事处的仓库现在已然被童舒家改造成了一个小卖铺,里面的货品琳琅满目,童嵩明还打了不少货架,商品整齐地摆放着,除了一开始的果蔬,现在还有了果酱、调料甚至是一些自制的小零食。
调料当然不是童家自己生产的,童舒每次在小岛兑换出商品之后,就拆掉原包装,把调料装进一次性包装袋里,贴好标签,再放到货架上出售。
别人问起来,就说是其他市区的工厂制造的,大家对童舒的信任度很高,很快就接受了,然后美滋滋地买回家去。
现金的购买力也逐渐恢复了,朱成每次见到童舒他们都要感叹一番,说他们一家有远见,现在应该算是小区里数一数二的小康之家了。
童舒依旧每天都进入小岛,即使现在社会似乎已经恢复了秩序,童舒心头还是萦绕着淡淡的不安,她每天都要找妮妮占卜一次,不过妮妮每次都是给出一样的回答。
日子平稳地过着,大家都开始习惯水面上的生活。
小区也在朱成的争取下批到了一台发电机,经过投票决议,准备装在12幢的楼顶。
就是接线比较困难,需要挨家挨户地奔走,童嵩明因为人手不够,也加入了小区电网的搭建。
也是在这个时候,他们才发现郝大东一家不知道什么时候已经搬离了小区,朱成原本还担心他们不开门是出了什么事,几个大汉撞门进去之后才发现已经人走楼空了。
不过这倒是让单元楼里的众人都松了一口气,郝大东一家在小区里的风评可不怎么样,离开了倒还有利于社区居民的团结。
就在大家这么稳定生活的时候,某一天的晚上,童舒从U市“进货”
回来,在办事处仓库门口捡到了躺在血泊中的闻少程。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