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热天中文网】地址:https://www.rtzw.net
民众如此轻易就能被煽动,侵略都能被三言两语美化成解救。
倘若大秦不将这一招牢牢掌握在这里,而是被六国之人学去了,等待大秦的将是万劫不复。
秦王政沉吟片刻,对扶苏道:
“百家学说各有长处,无论哪一派都不可轻视。
待天下一统,必须由官府出面进行规范。”
不能放任诸子百家在各地乱窜了,得进行集中管理。
烧书是最简单的控制思想传播的办法,但书可以烧,人总不能全杀了。
之前扶苏让阴嫚他们去弄新的教材,删减了百家学说。
以后所有能接触学说的都是大秦官学里出来的秦吏,算是自己人,被六国利用的概率不大。
可天底下还有那么多早就学过的人才,这些人又该怎么管理呢?
扶苏想了想:
“那便设立正统机构,给百家弟子造册,明确师承。”
既然是大一统王朝,自然有权利规范学术领域的乱象。
诸子百家现在各派师承都乱的很,不如出面帮忙梳理一番。
谁是谁的弟子,像户籍族谱一样登记起来。
朝廷愿意帮百家做这种事情,百家弟子理当感激。
有了明确的师承名录,才显得他们不像个草台班子不是?
等名册有了,那事情就简单了。
谁搞事情,在官方档案记录在册,会连累得师门上下全部丢人。
而且他们还可以在咸阳附近挑一座城塑造为文人圣地,宣扬只有待在那里做学问的百家弟子,才是最有本事的。
在外头各地乱窜的,都是上不得台面的门外汉。
用这一招,就可以主动引诱有本事的人往圣地跑。
而在圣地待久了,受到周围人的影响,比起去地方闹腾,他们自然会更倾向于进入国都的中央官吏体系里发光发热。
秦王政听罢问道:
“你觉得哪里合适?”
扶苏答:
“自然是镐京。”
周朝旧都镐京,在咸阳隔壁。
当初秦王以尊奉天子为借口,没有直接以镐京为国都,而是在附近建立了咸阳。
等日后天下一统,大秦当然不屑于舍弃咸阳迁都镐京,他们没必要借周朝之势巩固自己的统治。
而且大秦又不搞分封,还是和周朝区分开来比较好。
不过镐京毕竟在天下人心里地位特殊,做不了都城的话,塑造成文人圣地倒也不错。
去除掉镐京的政治意义,把它打造成一座庞大的“学宫”
,对秦国也更有利些。
学术中心就在国都隔壁,也方便输送人才。
顺便能给国都减负,分担一下都城的人口压力。
秦王政微微颔首: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